时光匆匆,又到岁末盘点时。回望2014,什么令我们印象深刻?
让人恋恋不舍的“APEC蓝”,层层迭进的“打虎”风暴,始终失联的马航同胞,触目惊心的暴恐案件,看似遥远的埃博拉,世界杯的不眠之夜,热闹一时的冰桶挑战……传播渠道与公众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有钱人的“任性”故事似乎越来越多,平凡人也许只是手机铃声里多了一曲《小苹果》。回望这个“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那些看似与己无关的大事小事,或许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时至年末,人们已然适应少了年会、年历、贺年卡的“新常态”,在“眼看他楼塌了”的一幕幕前,原来“且行且珍惜”才是应有的生活姿态。
2014之于文艺,与其说有了怎样的巨变,不如说是问题更加清晰、反思成为共识、改变有了起点。无论是文艺工作座谈会带来的反响,还是马航失联艺术家引起的牵挂;无论是国家艺术基金的实施效应,还是公共艺术引发的关注热议;无论是全国美展的全面发动,还是外国经典的频繁引进……这一年,面对业界动态,《美术文化周刊》努力做到及时与读者分享和探讨。我们希望,这个平台上的发声,既能从美术的原点映照艺术全局,也能以文化的视角关切美术的发展。我们相信,在舆论、技术、市场似可重构一切的当下,只要用心感悟生活真实的价值,努力回归艺术发展的本质,踏实脚下每一步,让每一份力量汇聚,艺术的晴空值得期待。
从共识到行动:
“出好作品”永不言迟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作品是艺术家的立身之本;文艺创作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一系列重要论述发布后,这一事先并无任何预兆的会议迅速在文艺界乃至全社会引起热议。讲话既清晰指明了当前文艺创作的方向,也深刻表达了对当前文艺创作乃至生态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批评,一时间将人们平日里关注、反思乃至不满的各种问题梳理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