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他看来,炒作已成为市场健康发展的严重干扰,“去年还几千元一平尺的中青年画家,突然间就上涨到数十万元一幅,我这样的画廊根本不敢接。”
还有一位画廊经营人透露,有位知名青年女画家刚刚毕业时作品一度被炒出百万元的价格,但其后很快就陷入创作荒状态,“这种情况其实不利于我们画廊形成正常的艺术家培养机制。”
天津美术学院一教授说,近年来,各类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后,各种包装、炒作行为十分活跃,市场规则可谓荡然无存。
专家表示,由于市场炒作频繁,导致制假贩假已成为常见现象,现在国内已有一批造假村,“比如河南就有一个村专门仿造鼎,打着工艺品的旗号,卖出文物的价格,属于很明显的造假。此外,因为造假,现在很多私募基金买的艺术品也是不能公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制假贩假行为和炒作行为已渗入正常收藏市场环节。上海一位知名民间收藏家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某银行私人理财部门经理向他推荐一件郎世宁的作品,标价800万元到1000万元,结果他打开一看,“完全是假的,一塌糊涂的东西,就凭这样的制假也敢炒作高价进行转售和抵押”。
针对市场炒作和制假贩假横行的乱象,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市场诚信体系不完善是重要的诱因。天津美术学院一教授说,部分机构和市场环节急功近利,见利忘义,使得当前的艺术品市场风险重重。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负责人说,制假和炒作行为频发,也说明当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处在初级状态,“不仅是产业链条自身混乱,管理思路也没有理清,如同一块肥沃的土地,还处在野蛮生长状态,只有厘清发展思路,营建起适应社会资本需求的发展环境,才能换来市场的健康发展。”(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