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4年的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究竟什么让你记忆犹新?在经历了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前几年仅仅追求投资回报的“疯狂”之后,藏家们已呈现出更多的理性。虽然依旧不乏天价拍品出现,但在价格此起彼伏的背后,人们已经看到了市场风向的转变:一些特色拍品反而更容易引起藏家的关注;一些以往被低…
2014年的海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究竟什么让你记忆犹新?在经历了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前几年仅仅追求投资回报的“疯狂”之后,藏家们已呈现出更多的理性。虽然依旧不乏天价拍品出现,但在价格此起彼伏的背后,人们已经看到了市场风向的转变:一些特色拍品反而更容易引起藏家的关注;一些以往被低估的藏品种类,其内在价值得到重估。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中国内地收藏家进一步“进军”海外市场,成为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而在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印象派和现当代艺术品屡屡创出天价,成为全世界藏家关注的焦点,这显示出西方金融危机带给国际艺术品市场的负面影响已逐渐消退。
现象一 名人手迹持续升温 茅盾评论手稿拍出1207.5万元天价
2014年的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名人手迹持续升温,成为各方藏家竞拍的“抢手货”。在南京经典拍卖会上,茅盾手稿《谈最近的短篇小说》经过44轮的激烈竞价,最终以1050万元的价格落槌,加上15%的佣金,成交价达到1207.5万元,创下了现当代中国文人手稿的拍卖新纪录。在中国嘉德秋拍中,陈寅恪致董作宾信札,估价只有15万至30万元,成交价竟然达到了276万元。据有关专家查对,三联书店的《陈寅恪集·书信集》第2版没有收录过该信札,可见该信札是陈寅恪的一封佚札,这也是其吸引众多藏家的原因之一,对于陈寅恪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