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指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据记者了解,按照最新的规定,要想申请注册成为一家具有一类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拍卖公司,除了注册资金需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之外,还必须拥 有5名以上高级文博专业技术职务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另外还要拥有瓷器、玉器、金属器这三个专业的专业人才证书。此次年审中,很多文物拍卖公司就是因为证 书问题而被暂停经营资质。对此,季涛也对记者表示,国家文物局对于文物拍卖企业的年审,原本是一项常规工作,这次之所以会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就是因 为今年国家文物局年审时对于专业人才证书的要求相较以往更为严格,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年审未通过。
与此同时,文物拍卖行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各类文物专业人士紧缺的问题。尤其是目前行业内普遍存在着已过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超期服役”的现象。 对于这一现象,季涛认为,与其让这些老专家仍旧坚守岗位,到不如给予更多有能力的年轻人考取专业证书的机会。他说,“一方面作为相关职能部门要更多的设立 考取专业证书的试点,以方便相关人员报考;另一方面,作为拍卖企业来说,也要督促企业内部的年轻人通过不断地学习,尽早考取所需的证书。”
拍卖行业进入加速洗牌阶段
在谈到当前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整 体状况时,季涛告诉记者,从去年秋拍开始,由于货源紧张,成本增加,买气不足等原因,许多拍卖企业都在减少拍品数量,缩小展场面积,降低运营成本,可以说 整个市场是处在一个调整期之中。而每逢市场调整期往往也是拍卖行业进入到一个加速洗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拍卖企业会重新调整自身的定位。
“比如说原来的拍卖会是在五星级酒店办的,那么现在可能就要考虑在四星级或者三星级的酒店里办。原来一场拍卖会可能有五个专场,现在可能只会精 选出两个效果比较好的专场来拍了。而且,不光是小公司如此,一些比较大的拍卖公司其实也在进行调整。”季涛同时还指出,为了能够在调整期中更好地生存下 去,拍卖企业除了需要在拍品本身的质量上下工夫以外,还应该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规范操作、信誉保障、服务质量等方面做足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调整 大潮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