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底,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称,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拍卖企业资质年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组织开展了2012至2013年度《文物拍卖许可证》年审工作。其中,279家企业年审合格,32家企业被撤销《文物拍卖许可证》,65家企业被暂停文物拍卖经营资质。在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整体处于调 整期的大背景下,国家文物局此举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越来越高。
近期,2014年度中国十大文物事件网络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其中,上述提到的这一事件作为提名事件之一,在评选活动进行过程中, 也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关注。记者也就这一事件以及艺术品拍卖行业的一些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他对记者表示,虽然这一事件 对于拍卖行业整体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拍卖行业加速洗牌却是大势所趋。
年审未通过拍企原因有别
采访伊始,季涛就向记者介绍说,此次被撤销或者暂停文物拍卖资 质的公司,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今年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拍卖企业年审文件发布后,一些拍卖企业没有能够及时提供足够的送审材料。另一种则是随着拍卖行业 竞争日趋激烈,一些实力不足的小拍卖行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也必然无法通过年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国家文物局查处的,在文物拍卖经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违规操 作问题的拍卖企业。
在季涛看来,对于那些送审材料不足的企业来说,应该尽快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整改要求补交相关的材料。对于那些实力不足的企业来说,则属于在调整期 下拍卖行业加速洗牌的必然结果,其最终退出市场也属正常。而对于那些违规操作的拍卖公司来说,国家文物局对其进行查处则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