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组图)

谈当阳峪窑的酱釉瓷艺术:铜色如朱(组图)

2015-01-19 14:30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7 宋代当阳峪窑酱釉唾盂

图7 宋代当阳峪窑酱釉唾盂

如果仔细观察当阳峪窑址出土的酱釉瓷片就会发现,其釉层断面明显分成两层,第一层是极薄的棕红色表层,第二层是介于釉表与胎之间较厚的棕黑色基础层。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学者就已经注意到了此现象。当时在焦作煤矿英国福公司工作的英国工程师司瓦露(R·W·Swallow),曾专事搜集过当阳峪窑瓷片,同时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与发掘,带走大量瓷器和标本。1943年,瑞典铁路工程师卡尔贝克(Orvar Karlbeck)受司瓦露的邀请,曾于1934年也到焦作进行窑址考察与发掘,撰写了《关于焦作窑陶瓷器的记录》一文,主要介绍了他亲自考察当阳峪的情况和当时窑址的概貌,并将亲眼所见的颜色釉瓷器加以详细说明。他写到:“棕色瓷器很少被发现,司瓦露也没能得到很多,而我在当阳峪也只发现了一块。那是一块很大的瓷片,是在一个窑炉口外边的废弃堆中发现的,它混在一些钧窑风格的瓷片里。很显然就是这座窑炉烧制的,这对解释那种高质量的瓷器非常重要。如果在别处发现这块瓷片,我可能会认为它的年代非常晚。司瓦露收藏的瓷片里,多为杯子的碎片,有些底部很平而且不上釉,另一些高圈足不上釉,胎体极薄而且是真正的瓷器。杯上先装饰一层很厚的黑色釉,外面还有一层极光亮的接近栗色的棕色釉,这证明了窑工技艺非常高超。可惜只发现了瓷片,我还从来没见过这种有趣而又吸引人的完整器物。”从中可以明确两点:一是所谓棕色瓷器,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酱釉瓷器。可能是因为采集区域的不同,当时窑址上还很难发现此类瓷片。二是卡尔贝克将酱釉瓷器的釉面装饰方法分析为两步,即“先装饰一层很厚的黑色釉,外面还有一层极光亮的接近栗色的棕色釉”,这就完全将观察到的现象变为了施釉的工艺特点,因此造成了错误的分析与解释。正因如此,后来继续有学者将此句翻译成“先施一层护胎釉”,那就更是以讹传讹了。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