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价无市,古玩市场上久存的尴尬。“有人说值千儿八百万,听了就是,不要太当真。”在古玩上也算有些“段位”的影视演员王刚如是说。“那些专家既非买方又非卖方,价估错了、看走了眼,属个人意见,不会负任何责任,听者该抱娱乐的心态。”这番告诫,出自一位收藏家之口。可惜,就像看影视剧一样,人们更乐于相信和传播那些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的东西。
不能说那些专家都是“托”,有些无意哄抬自己干的那一行,正常。但某些专家拿着国家拨付的工资,却频频出现在与文物研究和保护关系不大的古玩鉴赏、拍卖场所,就不正常了。据知情人称,点评哪些古玩专家会先做“功课”,只需花些背功。价格怎么“建议”,则要迎合付他们外快的主办方。正是某些专家和炒家事实上的联手,古玩市场上才会出现太多“纸上百万富翁”,还引诱更多人去“捡漏”,玩击鼓传花似的游戏。近日有消息称,一些“腕”花了高价买的东西,却被认定多为假古玩。那些玩意,肯定有专家“鉴赏”过。
收藏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藏宝于民”亦是保护文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当下,人们对古玩的那份热度更多是冲着它虚悬的价格。推波助澜的,便是古玩商人和某些能分一杯羹的专家。想冷静也简单,不妨问专家一句:您买不买?帮我找个买主?
如果是直播,场面将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