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油画作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益宣传画,它更多偏重于画家的自我感受和个性化思考,注重运用油画的本体语言达成图像价值,而不仅仅是某种观念的简单图解。对现实关注的多元化倾向是现实主义油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呼唤更多能够深度反映社会现实的精品力作来触动人心,启迪民智,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油画在当代的现实价值。
从他者关注向自身写照的迁移
在许多作品中,油画家的创作指向体现的是一种他者关注,也就是以别人的生活,远处的风景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题材。由于一些画家深入生活与感悟对象的不足,这种关注有时候会仅仅是浮光掠影式的表象写照,作品也会因为缺少真情实感而显得苍白虚假。总以为好风景在远方,而对真实的自我和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这是一个艺术家艺术感悟力不足的表现。遍览中外美术史,不难见到画家表现个人生活的经典力作,这样的作品表现对象离画家最近,基本在他的朋友圈之内,或者就是画家本人与他的亲人。因此画家是以日常感受形成的审美体验为基础,创作时常常是情动于衷、驾轻就熟,并且时代特征同样可以在个体生活情景中得到体现,这样的作品往往更能让人感受到源于画家自身的生命意识和艺术感觉。
画室是画家精神家园的寄托之所,作为自身生活的写照,檀梓栋的《画室人体课》从俯视的角度呈现了一个画室较为整体的状态,浓郁的艺术氛围或许激发的是人们对艺术的认同意识和对审美之境的向往。张超的《画室姑娘》在一个特写视角下,将一位姑娘创作时的专注投入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神气质。张树海的《追梦》中4个画家躺卧在画室的地铺上,虽然没有舒适的物质条件,但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他们辛苦付出着,可见艺术对艺术爱好者非同一般的感召力。戴平均、戴双清的《临界·体温》则从画家的画室中走出,以自己难忘的一段生活经历为题材,表现了自己和亲人一起面对困难时的心路历程,这里既有亲情的温暖也有生命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