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春节将至,按照以往惯例本应热闹的书画市场略显冷清,一些小画廊甚至觉得难以维持生计;近两年来,艺术品拍卖会场次逐渐减少;2014年嘉德第40期四季拍卖的成交额度仅为高峰期的十分之一;连著名作家贾平凹近日也感慨:过年前上门求字画的少了……一系列迹象表明,艺术品市场正在逐渐回归理性。
对此,收藏家孔祥东认为:“这是好事,因为之前水分太大,回归理性能使艺术品市场更加健康发展。”他分析说,“以往艺术品市场中不乏权钱交易的炒作,将艺术品作为‘雅贿’工具,而一些官员审美水平低,导致本身没有太高艺术性的艺术品价格虚高。还有一些官员‘墨宝’,在位如宝,落马如草,官位决定他们作品的润格。十八大后,政府反腐力度加大,艺术品市场权钱交易的潜规则终于开始被打破了。”
“艺术品市场回归理性,它的内涵是,不够优秀的作品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高价,而真正优秀的作品能够占据市场。”著名美术批评家李小山认为,一个良好的艺术市场氛围,需要各方面努力。“当下艺术市场呈倒挂形态,本该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屈居二级市场,而本该是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却成了一级市场。在发达国家,进入拍卖行的是经过时间检验、人民认可的艺术珍品,而我国的拍卖行没有门槛,一些艺术家、商人将作品标高价送拍,以此炒出身价。我们应当建立以画廊为一级市场的健康体系。”
李小山同时指出,大众的审美趣味也有待提高。“30年前,我曾提出过我们民族的审美趣味太过传统、陈旧,30年后,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李小山不无遗憾地表示,如果大众的审美品位一直得不到提升,对艺术品的价值就没有判断力,良莠不分,就很容易让一些劣质的艺术品招摇过市,鱼目混珠,长此以往,对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是一种伤害。他认为提高大众审美,“最重要的是艺术家不受眼前利益诱惑,潜心创作出能够引领未来、激发人类共同情感、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龚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