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品拍卖会上,收藏家们总是十分挑剔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拍卖品,他们不会是什么都买,但一旦选中,就会不遗余力,志在必得的争到,这常常是很多拍卖会上拍出“天价”的原因。而投资客则不同,他们只要有钱赚就好,并不会太挑拍品,什么都行,只要有利可图。投资者构成了拍卖场上一支生力大军,他们也许不会去争出“天价”,否则未来的利润空间也就没有了;但他们会什么都去争一下,便宜就买,贵了就放。这样投资者与收藏者各取所需,构成了拍卖场上的缤纷色彩。因此,拍卖行喜欢拍出“天价”,更喜欢高成交率;喜欢艺术品收藏家,更喜欢那些投资客。
拍卖市场如果只由收藏家们构成当然不错,市场上只买不卖或多买少卖,没有追涨杀跌,市场稳定,泡沫较少,但由于货源紧缺,市场规模会越做越小,供不应求也会造成市场价格越来越高。但在这样的拍卖市场上,拍卖品不能充分反复地出现,拍卖品得不到充分的换手和交流,市场则显得单调乏味,艺术品的增值效果更无法体现出来,拍卖市场也难以生存。因此,拍卖市场上需要一定的投资客,甚至是投机客,正因为有了他们,拍品资源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有买有卖,买了再卖,卖了再买,有短线投资挣钱就出的,有做中线投资和长期收藏的,市场缤纷多彩,艺术品的增值、贬值、上涨、滞涨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拍卖品才能得以充分换手。
拍卖市场有点像一个服装市场,收藏者就像经营户,投资者如同转租户或炒摊户。市场十分需要稳定的经营户,也要有一定的转租户和炒摊者。如果,只有经营户,市场是会十分稳定,但却无法吸收新的业态和商品进来,也影响内部商户进一步扩容和发展,很容易做成一个死水一潭的市场!因此,任何一个市场都允许一定量的摊位转租或买卖,这样市场就活了起来,想进来的可以进来,想出去的可以出去,想扩大的可以扩大,转租或转售的价格波动形成市场需求的动态晴雨表。
季涛(北京) 职业拍卖师,著有《拍卖师主持教程》《北京拍卖史话》,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中财大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