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喜欢拍出“天价”,更喜欢高成交率;喜欢艺术品收藏家,更喜欢那些投资客。
文/季涛
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我们经常能够见到大量艺术品投资者和收藏者的身影。投资者一般是指那些购买艺术品的主要目的是将来卖出时牟利;收藏者则是指那些买来艺术品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把玩、装饰和研究的。
收藏者对艺术品由衷喜爱,购买艺术品时则对于买进价格和时机并不特别在意,而且对买来后的价格走势也不十分关心;而投资者的主要目的是要赢利,因此,他们比较在意买进和卖出艺术品的时机和价格,经常关注艺术品的市场走势,计算自己的投资回报率,到了利润丰厚时,该出手时就出手。
随着时间的流动,投资者与收藏者的身份常常会出现转换。一开始,由于缺少资金,不断买卖艺术品赚取差价成为必然。投资者在交易中经济实力不断,并在研究中对藏品产生了更多的情感爱好,他们在交易实践中也会发现,艺术品攥在手里的时间越长也许收益就越多。因而,人们从短线投资慢慢走向中长线的持有和收藏,一些投资者随着时间慢慢走进了收藏者的队伍,其手中藏品出手的频率逐渐在下降。这就是如今拍卖征集中遇到越来越多的人存在惜售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收藏者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而新的艺术品投资者、爱好者又在不断地涌进市场里来!
有许多人本身同时具有投资者和收藏者的双重身份。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买了就不打算卖,而为了手里的资金能不断增值,还要去买卖那些也许自己并不是十分喜欢但有利可图的艺术品。我的一位收藏圈的朋友喜欢收藏那些上古的青铜器、佛头和老窑瓷器,但每天在经营牟利的是清三代的瓷器。这样双重身份的人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楚,靠投资某些艺术品去挣钱,挣了钱再去买特定的收藏品,投资、收藏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