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榆
在大的经济背景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自2012年进入调整,2013年稳中回升,而让人期待的2014年也随着大环境进入了“新常态”,在市场规模和行情保持稳定的同时,市场持续发生结构性调整,并显现诸多亮点和突破。事实上,新常态下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便是一个自我寻求完善的过程,也是实现下一步发展的前提。本文以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翰海、西泠拍卖、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十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为样本企业,对201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状况进行评述。
2014年度,十家拍卖公司共举办494个专场拍卖,上拍78741件,成交53203件,成交率67.57%,成交额198.93亿元(本文所述成交额均含买方佣金),市场整体规模与2013年基本维持稳定。
与2013年相比,2014年拍卖市场有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首先拍卖企业对委托市场进行专业化、个性化、大众化服务趋势明显,拍卖专场数量和成交拍品数量均有增加;其次2014年成交额与2013年的201.11亿元维持稳定,但除北京翰海、西泠拍卖业绩上升外,其他企业均呈下降趋势;再次,市场成交率提升了0.61个百分点。
回顾2014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品类热点多元化、价位结构平衡化、购买需求合理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这便是新常态下拍卖市场日趋完善的重要特征,是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的过程。
2012年至今,拍品价档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拍品均价明显下调、投资性高价拍品数量锐减,大众化艺术消费品逐渐增多,这是市场需求发生变化以及拍卖企业应对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
事实上,无论是拍品结构还是价档结构的调整,究其原因是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