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竞争加剧拍卖业淘汰
纵观201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春拍乏力让行业对秋拍前景呈现观望与分化,所幸年末几大拍卖公司顺利完成指标的利好消息帮助市场逐渐重建信心。虽然有观点认为几家公司的业绩并不能代表整体市场态势,但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连续经历了近两年的低潮后,业界龙头开始逐步回暖,人气也逐渐旺盛起来,这是不争的事实。多位业内人士判断,在2015年,尽管艺术品市场愈加多元化,但拍卖市场行业标杆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
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认为,201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应该还会基本朝着上扬回暖的方向前进,拍卖市场将在2015年更加两极化,信誉差、没有成交能力的拍卖公司将会倒闭一批,大型拍卖公司的地位将更加牢固。国内巨头将一定程度上挤压原本属于中小拍卖公司和地方性拍卖公司的生存空间,如保利厦门、保利山东、保利上海、保利台湾的陆续成立,会对当地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和“洗牌”作用。
苏富比(北京)总裁温桂华在预测2015年拍卖市场发展趋势时也表示,海外拍卖公司在华拍卖业务的深入开展将更多的在京沪港三地和国内几家传统拍卖巨头“短兵相接”,而国内外拍卖巨头的行业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内地拍卖公司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艺术消费依然值得期待
业界曾经把2014年称为中国的艺术消费元年,到了2015年,“艺术消费”这个词更是炙手可热。学术梳理、展览研讨与作品积累已经相对成熟,于是这种既与中国文化传统紧密相关,又将多元文化熔于一炉的艺术消费,就成了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从2014年的展览与拍卖状况来看,这一现象都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