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装饰寄托时人审美情怀
铭文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书写工具,而且是附属于青铜器、烘托青铜器的重要装饰手法。这一点反映在铭文书体的发展演变、铭文布局及装饰工艺等方面。
首先,从书体角度看,不同时期的铭文具有不同的时代风尚。时人审美价值取向的不同,是导致其风尚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商代铭文大多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画首尾出锋,间用肥笔。西周铭文的书法艺术在商代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早期的风格清秀隽美,笔道首尾出锋,结构严谨精列,行款章法自如。西周中期逐步摆脱早期书体端严谨持的框架,形成笔道柔和、字划圆浑的风格。西周晚期的字体趋于规范,字迹优美,书写便捷,结构和谐。春秋战国时期,“文字异形、言语异声”,各诸侯国铭文的地域特征得以彰显。因此,铭文已非纯粹的记事工具,也成为美术符号,借以寄托时人的审美情怀。
其次,从文字布局看,为增加青铜器的美感,铭文布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商代晚期,文字大小不一,竖成列,横不成行。周武王至康王早期,字形大小不匀,布局仍不够规整。周康王中后期以后,竖基本成列,横成行。周夷王至幽王时期,布局不仅竖成列,横成行,而且出现了长方格。整篇铭文布局规整、自然,与青铜器本身的端庄浑然一体。春秋以后,铭文内容转向以“物勒工名”为主的形式,布局开始摆脱了规制。
最后,从文字装饰工艺看,铭文制作多运用错金、鎏金工艺,如著名的楚器书也缶、鄂君启节等器物的文字均采用了错金工艺,文字显得高贵典雅,使青铜器的尊严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