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墨画市场价值不断提升
说到彩墨,人们往往首先会想到青绿山水,这类作品在艺术品市场大热的时颇受追捧,明代画家董其昌的青绿山水曾拍出上千万元的高价。进入近现代, 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大家在泼彩、抽象彩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创造。进入当代,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彩墨艺术家,作品东西兼容,风格多样,将彩墨画提升 到一个全新的地位。
彩墨画的发展与时代性
中国画历史久远,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分化出水墨画和彩墨画两种新的画种。在古代,代表画体或语言样式意义的“水墨”、“笔墨”、“丹青”等词语在画史、画论中俯拾即是, 却并不见“彩墨”这个词。与之相近的“墨彩”这个词经常出现在画史画论中,但意义与“彩墨”的意义相去甚远。“墨彩”是用“彩”来修饰“墨”,指的是“墨 之神彩、风韵”,主要是表述墨色的效果。而“彩墨”是一个并列结构的词,指的是“彩”与“墨”,表述的是中国画彩、墨并举,墨、彩交融的语言样式。彩墨画 以“水墨画”为基底 ,在其上敷色、点彩 ,使画面较之水墨画在色彩上更为丰富、明快、鲜艳。以墨色为主,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彩墨画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艺术影响较深的一种成果。众多从西方学习回国的画家极力推崇将西方绘画的精髓融入到传统的中国画表现当中 ,力图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革 ,彩墨画就是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画家们将彩墨画从纯粹的绘画艺术上升到表达当代人复杂、多样的思想情感 ,打破了传统的绘画格局 ,对当代的社会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和反映作用。
由于以写意为主体的传统中国绘画不具备像古典油画那样的天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国画”概念在1950年代以后也一度受到冷遇进而质疑,当时对于 传统 绘画的批评者更倾向于使用“中国画”而不是“国画”这个产生于国民党统治时期民族救亡运动中、不能代表新兴共和国之“国”的命名。 同时也是为求形式逻辑上命名的对等,原先的“国画”变成了“彩墨画系”(1953年成立,1958年复改称“国画系”)。至此,“彩墨画”与“油画”“版 画”“连环画”等等被规定成为学科分类上同级的画种。
名家泼彩屡创拍场佳绩
提及彩墨就不得不提到最初的青绿山水,这类作品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刚刚兴起后,很受藏家欢迎。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火爆的21世纪初期, 青绿山水在拍场屡创佳绩。在2002年的上海东方国际拍卖会上,张大千1947年用小青绿绘制的《仿赵大年湖山清夏图》被一藏家以255.2万元收入囊 中。
时隔三年,这件作品再次亮相北京中贸圣佳拍卖会,成交价达到880万元。在2005年中贸圣佳拍卖会上,海派名家谢稚柳的《青绿山水通景八屏》以1760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下谢稚柳作品的市场最高价。
在青绿山水之后,彩墨画在任伯年、张大千、林风眠的笔下得以创新,其中张大千的泼彩山水尤其受到藏家热衷。2009年12月北京匡时拍卖会,张 大千 的绢本泼彩《瑞士雪山》成交价达5264万元;半年后的2010年5月,在中国嘉德拍卖会,其绢本泼彩作品《爱痕湖》以1.008亿元天价成交,也引领着 中国近现代书画进入了亿元行列。
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调研显示,在张大千各具特色的绘画题材中,山水画最受市场青睐。其中,泼墨泼彩山水领衔市场的局面仍在持续。通过对 超过 千万元的116幅山水画进行细分,泼墨泼彩山水占41席,占据高价山水作品超过35%的市场份额。2013年至今,41件张大千千万级拍品中有11席为泼 墨泼彩山水画。2015年,张大千泼墨泼彩巨制《云泉古寺》亮相香港苏富比,拍卖估价1800万-2500万港元。
受此影响,当代彩墨画在拍卖市场的份额比重日渐上升,成交率直线攀升。国内的拍卖行逐步加深了对于彩墨画的重视程度。一些拍卖公司逐渐关注彩墨 画艺术家,将他们优秀的彩墨作品带向市场,由此也培养了一批新的藏家入市。这也表明,彩墨市场已成为拍卖公司战略中的重要一部分。
市场是重要的标杆。中国画的创新曾饱受争议,而眼下已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