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 粉彩五子教子图软棒槌瓶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高尚的品德倍加推崇,也将其作为成功人生的必备修为之一。
我们今天说的“德”是社会的总体修养,包括个人的修养。比如中国人认为,一个人要非常讲信誉,信誉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整体问题。但在今天的生活当中往往不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甚至人与物之间都缺乏信任。
“道德”的含义比较深厚,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在整个社会当中,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从小开始抓的就是道德。在“五福”中,好德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即这一点是你自己追求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好德是没有止境的。一个人可以修炼得非常好,自己内心非常满足,不管社会呈现什么样的乱象。下面就通过两件藏品来感受一下古人的好德之心。
这是一件清雍正时期的粉彩人物软棒槌瓶(下图)。它跟康熙时期的瓶子略有差别,下部是束腰的,越来越细,这种造型叫“软棒槌瓶”,在雍正以后比较流行。上面画的是“教子读书图”,有一个老先生,前面有两个孩童在读书,案架上都有书。在德行的培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一个人不会一生下来就具有良好的品德,古人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是说要学好、建立良好的德行跟登山一样难,但是要学坏只是一念之间。古代有这样一幅画,对我们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它画得很奇怪,猛一看不一定能看得懂。有一个人在用铁锹堆一个土堆,另外一个画面是一个人拉满弓。这有什么含义呢?“积善如垒土”,就是说你做善事、积善德跟垒土一样,要一锹一锹地完成才能堆积成山;但是“纵恶如弯弓”,恶永远在弦上,你的思想一放松,恶就“噌”一下射出去了。所以古人就用这样的画面反复提示大家,人在善面前应该如何积累,在恶面前怎么控制,如果不能控制一闪念的恶,就很容易走错或者走弯一段路。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从幼童抓起。《三字经》、《千字文》都教给了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