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核雕多刻舟,历来核舟是典范。
“灵怪之技”的王叔远所刻“苏东坡泛舟赤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蓬覆之,旁开能活动小窗各4扇,窗边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好友鲁直、佛印,船尾刻有船夫两人,船背刻有细若蚊足的题款,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典型的表现形式。
1995年浙江宁波镇海发现了王叔远的桃核舟实物,与文献记载如出一辙,是现存最早、形体最小的果核舟,也是迄今仅存的明代桃核雕刻品。核长2.9厘米,高0.9厘米,宽2厘米,中为船舱,两旁各开小窗四扇,窗有轴可开合,全舟刻五人,并用一盆盛开的菊花来象征“壬戌之秋,七月即望”夜游赤壁之时。这枚桃雕物体造型、人物的神情动作都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各自的身份、心境,构件整体和谐、动中寓静,艺术历史价值极高。
1980年苏州怡园后人顾榴捐赠常熟博物馆的杜士元“东坡泛舟赤壁”纵1.4厘米,横3.5厘米,宽1.2厘米,依天然橄榄外形弧线随形而琢,船首置有桌椅,摆放着杯盘菜肴,东坡等三人围坐饮酒阔谈,船屋有一童子蹲于炉前烹茶,一艄公持篙撑船,另一童子匍匐于船篷顶上,似在收拾渔具,又似聆听客人交谈。全船六人大如米粒,而肩背、面庞修饰圆润,五官虽仅以草草数刀雕琢然表情顾盼有神、刻画生动,核舟底有“乾隆乙丑年造,仙传杜士元”行书雕款,另配水浪状象牙底座,座底行书雕款:“皮肉生来有益长,其中将他造船行,网船家家多子孙,渔翁得乐尝端阳。”并配置紫檀红木雕刻外盒。文献记载,杜士元每刻一舟索价50两白银供不应求,以致要提前一两个月预定,曾被召入宫为皇室服务。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清陈祖章的橄榄核舟,长3.4厘米,高1.6厘米,有苏东坡、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8人,神情各异,核舟技艺精湛,富有诗的意境。人物衣冠、桌椅等都力求符合宋代的社会生活;窗子雕花镂空可开关,靠的竟是仅一毫米粗细的活雕门轴,舟底刻有《后赤壁赋》全文,下有“乾隆丁丑五月,陈祖章制”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中期“陈子章”款核雕官船,船首一老翁跷足而坐,持杯品茗,小童捧壶而立,舱中桌上摆着杯盘菜肴,一老翁凭桌而坐,似在饮酒观景,旁边书童凭栏远望,船尾小童搬弄酒坛,核雕体大,刀法细腻,富丽雅致。
广东增城县博物馆珍藏着清代湛谷生刻“苏东坡夜游赤壁”橄榄核舟,长4.5厘米,高2厘米,宽1.9厘米,舫中置一桌,三人围桌而坐,旁蹲书童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八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头小链条环环相扣,船舱两层拾级可下,舱顶有两扇可开关小花窗,舱前两边都开有小门,船尾高挂一盏风雨灯,船底刻有苏东坡《前赤壁赋》全文,船尾橹柄上刻有“咸丰甲寅年时年五十三”十个字。另有记述,湛谷生的“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人物众达36之多,姿态各异,无一雷同,把夜游赤壁艺术夸张成为了一次文人贤士的船上盛会。辽宁博物馆也藏有湛谷生核舟作品。
清末潍坊考功卿所刻“夜游赤壁”,窗八扇,开合灵巧,让人惊叹的是船首垂下一条锚链,有四十五个小如米粒、细如发丝的椭圆形连接而成,环环相扣,转动自如,一时成为西方人的猎奇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