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越窑青瓷衰落原因考辨(组图)

越窑青瓷衰落原因考辨(组图)

2015-06-10 11:26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归根结底,越窑衰落的真正原因应当是资源和能源问题。窑场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的瓷石原料,尤其是越窑鼎盛时期,连匣钵等窑具都是瓷质的,且一器一匣,这大大增加了瓷土的使用量,使得后期无土可用。

此外,龙窑所费木柴数量巨大,长此以往,难以为继。据记载,唐代,每座长度在10米左右的小型越窑每次烧窑需用木柴170多挑(1挑约合50公斤,共约8.5吨),一年以烧窑10次计,用木柴约85吨。规模较大的越窑长度多在40—50米左右,消耗340—425吨木柴。如此巨大的耗柴量,必然对周边生长缓慢的松木实施大规模砍伐,而宁绍地区多属平原丘陵地带,森林面积本来就较小,制约着越窑青瓷长期大量稳定的燃料供应。这是其一。其二,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认为,唐宋之际正处于物候时期由第三个温暖期(公元600年到850年)向第三个寒冷期(公元850年到1200年)转变的阶段,年平均气温持续下降,不利于越窑青瓷周边森林资源的恢复。同时,江南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宁绍地区的森林破坏。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