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越窑青瓷衰落原因考辨(组图)

越窑青瓷衰落原因考辨(组图)

2015-06-10 11:26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越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窑体系之一,因处于越地而得名,其制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北宋中期开始,越窑的制瓷工艺便停滞不前,且出现衰退的迹象。北宋晚期则是越窑的衰退时期,此时,越窑的中心窑场只有10余处,其他地区的窑址也寥寥无几,生产规模大大缩小,产品质量急剧下降。至南宋初期,除低岭头、寺龙口等窑烧制部分宫廷用瓷和民用瓷之外,鲜见其他同时期窑业遗存。因此,传统观点认为,越窑衰落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停烧。

至于越窑为何衰落的原因,长期以来,各类专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由于吴越国政局改变了贡瓷政策,导致越窑青瓷的产销减少;有人认为,宋代盛行“斗茶”的风气,使产于福建的建窑黑瓷茶盏取代了越窑青瓷器,其他如汝窑、定窑、钧窑、官窑和龙泉、景德镇的瓷器,不仅数量大,而且成本低,从而造成越窑青瓷的衰落;也有人认为,南宋时北民纷纷南下,使绍兴一带人口激增,更多土地需要用来种粮,窑场用地相应减少;还有人认为,由于南宋茶叶的市场需求量很大,外销茶叶已成为增加国库收入的重要物产,种茶收入高于制瓷业收入,于是许多坡地陆续被用来种茶,大量窑场被开辟成为茶园。所以,越窑青瓷便渐渐销声匿迹了。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