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齐白石动辄一尺需要一百万,买一幅画两三百万是很正常,是半栋房子的钱,完全成了一个投资的载体了。当时你不知道什么对,而不是什么好,现在是知道什么好了却买不起了。
我刚才说了三个成就和三个缺陷。那互联网交易能够如何转变传统的市场呢?
第一,它能带来参与者的转变,同时,由于参与者的转变,能够倒逼产品的转变。
互联网交易强调的是一个民主的、扁平化、平民化的市场,爱好者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进来。参与的门槛低了,参与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现在的年轻人可以通过互联网,清楚的表达他们的诉求、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并不是单纯的投资性产品。他们更需要文化性和功能性的产品。可能表达的是80后、90后的审美品位,又或者一种是装饰性的,与家居环境配合的产品。中国最大的经济支柱之一是什么?是房地产。艺术品应当参与到室内设计里面去,参与构建生活方式,而不是买过以后放在仓库和保险箱里等着涨钱再卖。无论从创作者、购买者还是评论者,参与者的身份都有了转变。在大众参与、能够清楚的表达诉求的情况下,艺术品的功能就多元化了。
第二,产品和产品标准的转变。
正如大咖拍卖所提倡的,我们买的不是单纯的投资,而是一种有温度的、有人文色彩的、同时代人创作的、表达更年轻一代诉求的新风格和新的表达形式。
收藏是看过去,互联网是看未来。收藏的悖论是在没有尘埃落定,没有进入美术史之前,我们很难形成清晰的判断。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见未来、甚至是参与判断未来的可能性。通过互联网上的社区互动,买家可以和创造者共同营造一个新的品位,乃至于艺术表达形式。人们之间有了更好的交流,这种互动性、参与性、通过互联网交易促进艺术品功能的转变。
第三,参与者的转变,产品的标准的转变,必然带来功能的转变。
我们的功能不再是一个“藏而不用”的收藏,而是朝夕相伴,与家居融为一体的收藏。功能的转变有三:一是更有交流。二是更有当下感和参与感,我们不是收藏已经过去的东西,而是参与当代文化建设的东西。三是把静止的东西变成生活性的东西,把“他”的东西变成一个有“我”的成分的东西,把一个历史的东西变成一个当代的东西,把一个单纯当代性的艺术变成一个包括装饰艺术、功能性艺术品等等。
功能性艺术品我多说一点。从去年开始,全国各高校把设计类产品从传统美术学里独立出来变成了一级学科。这个时代最吸引大家的是什么?是iPhone、汽车、女性时装,这些东西跟当代艺术与艾未未不一样,它不是一个批判的武器,而是让你享受生活的一种物品。这些不属于Fine Art范畴的纯艺术品,而是功能性艺术品,这种功能性艺术品市场是真正的一个蓝海市场。
我说了过去二十年的三个成就和三个不足,提出了三个可能的转变。20年来,我看到艺术品市场从无到有到现在的规模。在新技术、新观念的推动下,现在不用再等20年,可能5年或者10年就可以看到崭新的艺术品电子商务市场的崛起。它不是高大上,不是纵深,但是它的覆盖范围将比现在的传统艺术市场要广大的多,它的参与者和经济规模也将比现在的艺术品市场会更有空间、更有前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