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东坡小品》亦是郑板桥同一时期代表性的书法作品。运笔稳健而不失洒脱,布置随意,收笔向右上奇斜,所谓“乱石铺街”,是其典型的六分半书体。苏氏这篇《书临皋亭》,表达了他超然物外的境界,而这种自由又何尝不是郑板桥的向往呢?
另一件“扬州八怪”的重要作品是黄慎的《顾瞻图》,作于1747年,其时黄慎在扬州已有大名,回宁化老家边侍奉老母,边继续创作,在家乡也逐渐 名声大振,此时他的作品也进入了大写意画法的巅峰状态。这段时期黄慎的画是最为成熟而具代表性的。作者以灵动的笔墨将鹿那种前瞻后顾的神情描绘得淋漓尽 致,与画面右上方的狂草款书曰:“瞻之在前,耻于庸碌无奇也。”正所谓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四王”在整个清代及近代的山水画体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其中又以王翚为最,他门生众多,影响深远。在他的学生中杨晋又是最为人称道的,其水平 之高甚至能为老师代笔。本专场有件上海文物商店旧藏的杨晋精品《松柏同春图》,绢本设色,纵164厘米,横97厘米。画面丰富细腻,两位高士山中游玩劳累 正在岸边大石上休息,一侍者依仗立于侧。他们的不远处的几株巨型松柏,松针更显青翠,群松的高枝向一个方伸展,两只仙鹤立于其上,寓意着吉祥长寿,实在是 值得收藏的佳作。
其他如海派先驱任薰的《米芾拜石》、西泠八家赵之琛的《隶书七言联》、费丹旭的《春谷独钓》、汪士慎的《墨梅图》、吴大澂的《行书七言联》、笪 重光的《自制诗二首》、钱慧安的《扶杖图》、蒲华的《梅石图》、汪恭的《行书》、周天球的《兰草册页》等等都是值得关注的佳作。另有汪士慎、武丹、笪重 光、吴大澂、任熏、赵之琛、费丹旭等古代精品力作同时呈现。
近现代书画是中国书画拍卖的主力军,本次近现代书画几大专场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黄宾虹、吴湖帆、吴昌硕、溥儒、黄胄、谢稚柳、钱松喦、朱 屺瞻、应野平、唐云、程十发、丰子恺、弘一等名家大师,汇聚一堂,作品各具特色,璨若星河,亮点频出。花鸟画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喜闻乐见的一种题材,主 要是其特有的赋比兴手法,以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格寓意,非常符合华夏文明含蓄内敛的文化特征,本次春拍首次推出的花鸟绘画专场相信必将成为今春拍场上一 道亮丽的风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还特别推出了亲友传承专场,该专场所有拍品均由作者的家属或挚友多年珍藏,很多都是第一次亮相,尤其朱屺瞻与应野平两位大 师家属均将珍藏多年的画家精品力作交予敬华,为书画春拍市场奉上了一场不容错过的大戏,也为喜爱这两位大师作品的收藏家们带来一个不容错过的机会。感谢他 们对敬华的信任和支持,让大家可以一睹这些艺术佳作,并聆听一段尘封的往事。《闵行建造工人新村工地写景》为朱屺瞻1959年的写生作品,题材时代感鲜 明,画面所包含的技法广博,整幅画面的描写均采用了西洋绘画的透视之法,虚实处理亦颇为得当,前景处,浓墨绘就,色彩相对浓烈,青山绿树、小桥流水,三两 只白鹅嬉戏其间,一派温馨的田园风貌,小桥之上,几位工人正拉着板车通过,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就将劳动者辛勤的姿态生动表现,与小桥相连的小径穿过山丘, 来到画面的中间部分,建筑工地。这个部分作者极其智慧地在人物以及建筑物上运用了水墨线条的分色技法,以淡墨勾勒,形成了尘土飞扬的视觉效果,巧妙而生动 地表现出了工人群众热火朝天挥汗工作的场景。《溪流归艇》形式用笔较为少见也十分有趣,是朱屺瞻在看到故宫周刊的吴镇山水单色印本后临摹并施以淡彩的作 品。作者笔法、墨法灵活运用,非常熟悉吴镇笔墨的特点,画中的五墨并施而不腻,反复皴擦而不胀,产生了浓而润、湿而厚、涩而不干、枯而不燥的艺术效果。可 见朱屺瞻对于传统山水的研习亦绝非泛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