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五代耀州窑青釉剔花花卉纹倒流壶,通高18.3厘米,陕西省博物馆藏。
着色剂在明代以前有铁、铜、钴和锰4种,清代又多了锑和金,它们以氧化物的形式出现。釉色与釉中着色剂的比例,助熔剂的成分,窑炉中的温度和化 学气氛有关。着色剂在釉中的比例从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不等,白釉中的铁含量在1%以下,釉浆中铁含量3%左右是青釉瓷(图2),5%左右是褐釉 瓷,8%以上是黑釉瓷。铁在高温下的呈色有青(绿)、红、褐、黑和米黄色,低温下的呈色有红、黄色;铜在高温下的呈色有红、绿两色;钴在高温下呈蓝色,低 温下为紫色;锰在高、低温下都呈灰蓝色;以锑和金为着色剂的都是低温釉,分别呈黄色和粉红色。有的釉烧成前后的颜色不同,如图3和图4中,磁州窑的黑釉烧 制前为赭色,烧成后才呈黑色。古陶瓷和仿古陶瓷的着色剂以天然矿物或者石头的形态出现,例如,祭红釉配方中的着色剂为天然的寒水石(一种方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