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陶瓷 > 清宫大盘读斗彩(组图)

清宫大盘读斗彩(组图)

2015-07-16 11:37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斗彩是自明代万历年间发展起来的著名的中国瓷器制作工艺,并在此后逐渐成为彩瓷发展的基础,甚至日本伊万里古瓷也是根据我国的斗彩发展出来的。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的一场中国瓷器拍卖会上,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尺寸不过8.5厘米,竟然成为竞拍的焦点,并以2.8124亿港元成交,斗彩的珍贵可见一斑。现收藏在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内的一件清乾隆斗彩八宝大盘堪称斗彩中的精品,以此可管窥斗彩之精美。

据《雍正、乾隆官窑督陶大事记》记载,此斗彩八宝大盘应为乾隆三年(1758年)烧造的,当时称之为“五彩洋花八宝太盘”。此盘高8.2厘米、口径50厘米、底径30厘米,如此硕大比较罕见。

盘内花纹共四层,内心绘双凤纹,四朵西番莲环绕周围,内壁按逆时针绘轮、螺、伞、盖、花、罐、鱼、结八吉祥纹,间绘彩色祥云,内口以海浪、杂宝为边饰。外壁绘十二朵大叶缠枝莲花。足墙饰青花双线圈。圈足修胎规整,呈泥鳅背状。露胎处施护胎釉,细腻滑润。底有“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釉上彩不仅使用了绿、矾红、绛彩,还使用了当时特有的蓝、紫、黄、珐琅彩等彩料,使画面更加富丽。此盘五色满目,纹饰华丽,视觉效果强烈,加之器型硕大,富丽堂皇,又融入了佛教文化,尽显清王朝鼎盛时期的皇家气势。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其预先在高温(1300度)下烧成釉下青花瓷器,再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度)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和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如今我们所说的斗彩,在清雍正之前划分并不严格,多数情况下被统称为五彩。“斗彩”一词的首次出现,应是在清中晚期,《南窑笔记》(作者不详,成书时间大约为清雍正至乾隆时期)中写道:“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者,青料双勾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填出者是也。”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