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版画与古典名著不会分离(图)

版画与古典名著不会分离(图)

2015-08-26 11:46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董捷 中国美院副教授

我所研究的对象,中国古代的版画,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跟古籍分不开的,几乎可以认为我们的版画,中国古代的版画总的来讲是不在博物馆,也不在美 术馆,而在图书馆。所以我今天想基于我们研究,尤其是基于我根据上海图书馆所藏的一些重要的散本当中所包含的版画谈谈版画插图与文学作品的密切关系。

在我过去的十几年研究当中,最关注的一种文学名著,可以举出一部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曲——《西厢记》。《西厢记》从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现在保存 下来的刊本是110种以上,其中明刊本有各种各样不同插图的也是在60种左右,是很大的一个数字。那么上海图书馆的散本是我们能看到的,有很多非常重要的 《西厢记》的我都曾经在这里看过,比如《环翠堂西厢记》,比如明末湖州凌濛初刊刻的朱墨套印本的《西厢记》等等,我在这里看到这些本子的时候,很难说我当 时的激动心情是因为看到精彩的版画,还是看到戏曲的文字通过对比文献考据所得而感到的激动,还是感觉到这样一件文物从几百年前流传到今天的来之不易,这几 种感受是结合得很紧的。我们《西厢记》的版画可以讲到后期是争奇斗妍,比如说有比较朴素的,像富春堂本的《南西厢》,再早一点的万历以前的在北京刊印的这 个是上图下文,就像我们中国最早的连环画一样,到了明代尤其到了万历中期开始,越来越文人化,越来越精彩化,这个是跟戏曲越来越文人化,越来越精致化有 关。尤其到万历中期,汤显祖这样一批戏曲家出来以后,我们通俗地讲把整个戏曲带旺了,而且不是说市井的那种热闹,它是一个高层次的关注,过去戏曲是不会被 作为一个文学作品来看待的,都是作为一个民间的,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戏曲可以讲登堂入室,可以跟我们的汉赋、唐诗、宋词并列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遗产,像我们 上海古籍过去的文学基本图书里,像李煜戏曲集,汤显祖的集都是可以跟李白、杜甫并驾齐驱的,是在这样一个层面上来对待的。

由于这个原因,他的戏曲插图也是越来越细,越来越精,而且是越来越有创意,一开始是画得比较工致,到后面越来越变成一种文人欣赏,和那个时候文 徵明之后的吴门画派,对园林、书斋山水的那种关注,也结合在一起,他把对文人书斋、园林的山水画和戏曲故事结合得很好,让人感觉到多种享受,而且切合的是 当时的时尚,并不是说今天我们看到很古旧,在当时它是很时髦的东西。

康宁 四川美院教授

现在我就非常感慨,现在我们的书几乎没有插图,或者说没有很好的插图,比如现在有一些青少年的读物,它是五花八门的,花花绿绿的,但过于通俗, 不太高雅。现在如果我到书店去看,中国的四大名著,我小孩前一段时间也想买,但没有很好的插图,包括印刷也不好。我就说有很多有好的插图,包括我们读鲁迅 的文章,小时候他也摸过上面的人物绣像,这个非常重要,我觉得插图很重要。

王立翔 上海书画出版社社长

我们当代的版画创作和古代的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当代版画到底如何跟现在的读者进行交流上,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多年来都非常想追究但又 非常困惑的一件事情,刚才赵主任从出版的角度来讲,他其实是有非常大的挑战,这不仅仅对画家来说是挑战,其实对出版来说同样有挑战,挑战更大。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传播方式发生的重大的变化,各位老师都从自身的经历上有所了解,因为你们很多都做过插画家,无论是连环画也好其他画也好,但当初的条件是 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之前,他发表的途径、方式都比较有限,所以画家在这方面的努力包括积累的成绩都非常多,但经过80年代以后传统的出版形式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所以插画在画家来讲已经是一个选择之一了,不是选择的唯一了。出版业经过了80年代到现在这30多年的发展,它和画家的关系是越来越远了,不 是越来越近,这个遗憾是非常之大。

我觉得版画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关系是不会分离的,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信心的,创作肯定是有价值的,在这一点上读者肯定是会喜欢的,那么问题是: 今后我们能找到怎样一种方式去呈现?这个我觉得你们不必要有负担,因为这个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把我们之前的关系也理清楚,你们是创作,我们是出版,你 们是作者,我们是传播者,我们多想一些传播方面的事情,而画家多想一些怎么样把我的水平提高,怎么样能更深地理解我们的名著,这个方面还是需要画家来努力。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