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白地海水顶妆玲珑三龙山水五彩玲珑山水笔架”——王宗沐《江西省大志》
以上记载出自《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供御”,说的正是万历二十年的一项官窑,即本展中的万历青花镂空五龙笔架相类作品。研究明晚期景德镇瓷器,上记文献非常重要,收录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所颁发的瓷器“官样”数百种,很多可与传世品相互印证,对了解晚明三朝官窑器的烧造年份、原始名称等提供了可靠依据。本展中一件嘉靖海水翼龙纹罐,即与《江西省大志》中所记嘉靖二十四年的“青花白地八瓣海水飞龙花样罐”相吻合,实物与文献互为佐证,难能可贵。
有明一代至为珍罕的官窑文房清玩——宣德青花蔓草纹笔无疑是宣德皇帝座右之重器。宣宗太平天子,留心文艺,书法绘画皆具造诣,景德镇官窑亦盛极一时,备受世人称道。官窑瓷器中,最能反映宣宗宫廷生活多姿多彩、机暇之余怡情翰
墨鸟虫的无疑是各种纹饰的蟋蟀罐、多样造型的鸟食罐以及香炉、砚滴、笔管等瓷制文玩,件件新颖奇巧,独步一时。宣德官窑的成就,正如硕学刘新园所言“宣德官窑在明代诸文人心目中均极完美,其艺术价值与宋代最名贵的汝窑相等,为宋代定窑不能望其项背。当代窑器,能得到习惯于‘厚古薄今’乃至‘是古非今’的当代文人们的这种评价,是极其罕见的”。
宣德青花蔓草纹笔
三、工艺技术之趣
“看他吹釉似吹箫,小管蒙纱蘸不浇。坯上周遮无渗漏,此中元气要人调。”——龚鉽《景德镇陶歌》
康熙朝红釉的成就一向为人津津乐道,豇豆红、郎窑红、霁红别具特色,各领风骚。其中,豇豆红釉问世之时即赢得满堂喝彩,溢美之辞不绝于书。烧造年代虽有康熙晚期之说,但据多位学者研究,其底款与烧造于康熙中期的多件长篇诗赋笔筒之年款书体如出一辙,可证当为康熙中期臧窑所出,即《景德镇陶录》中的所谓“吹红”。一个“吹”字道名工艺手法,竹筒一节,一端蒙以细纱,蘸釉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反复多次使坯表罩上一层厚度均匀的釉,吹釉遍数视器物大小而定,少则数遍,多至十余遍。乍听起来,似乎很费功夫,但较之刷釉、蘸釉、荡釉等方法,吹釉其实更易掌控,也使成品更为美观。直至今日,这种古老的技艺仍在景德镇的大小作坊中广泛使用。豇豆红釉素以红中带绿著称,根据最终发色效果,美其名曰“桃花片”、“美人醉”、“娃娃脸”等。本次展览中包括引人注目的豇豆红釉菊瓣瓶、太白尊、镗锣洗和印泥盒,便形象地演绎了这些形容,至于究竟是三月里的桃花,还是美人微醺后的娇容,亦或娇嫩的娃娃脸蛋,恐怕还得凭借藏家的慧眼及灵犀才能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