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光礁1号出水瓷器,其中不少小巧玲珑、做工精美。
中型福船可远洋
从《中国古船谱》来看,宋代的造船技术已相当成熟。据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宋时海船大者载重达300吨,可载五六百人。中型船可载150吨,载人可达300人左右。宋代海船船体坚固,结构良好。船体“以巨木全方,搀叠而成”。
据古船专家介绍,泉州古船,其龙骨由两根松木接合而成,采用体外龙骨的设计和直角榫合的工艺,增大了船的纵向强度。海船的船壳、船底用二重板叠合,舷侧则用三重板叠成。自龙骨至舷有侧板14行,1至10行由两层板叠合而成,11至13行由三层板叠合而成,采用搭接和拼接两种结构工艺,以钉榫为主要构件。里 层船壳板的上下板之间都用子母衔榫合。尖底造型使船壳弯曲弧度大,多重板工艺使取材、建造和维修较为容易,二重或三重板加固的侧板与船壳板使全船的强度大 为提高更耐波浪的冲击,利于远航。古船还使用了铁钉,舶板采用榫联和铁钉加固,并用桐油、麻丝、石灰等嵌缝,以防渗漏和钉头锈蚀。
据古船专家研究,此船形特点是:底尖、船身扁阔,长宽比小,平面近于圆形,应是宋代泉州海船。这种V型船体的结构设计,不但可增强船舶的稳定性,而且能减 少水下阻力,使海船在遇到横风时横向移动较小,在顶风行船时更是优越,“贵其可破浪而行也”。为改善船舶的摇摆性能,宋代水手还在船腹两侧“缚大竹为橐以 拒浪”。
我们仅以泉州1973年出土的34米长的海船为例,这艘船可装载200吨的货物,相当于丝路上700头骆驼的承载量。海船借助季风,即使是去东非,160天也就够了。东西贸易无论是速度上,还是运量上,海上运输都是陆路运输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