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着男装,体现了唐代妇女性情旷达,不受约束的个性特征和刚强自信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传统的汉族服装,“褒衣博带,革履高冠”(《旧唐书·舆服志》),适宜于乘舆。但在唐代前期,妇女对服式审美的角度并不倾向于褒博,反而比较欣赏胡服。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策开明,经济繁荣,吸引了不同的民族、邦国的使者、僧侣、留学生接踵来到唐土,他们沿着丝绸之路千里迢迢把异国文明带到中国,“贞观”文明也随之远播域外。在此期间,胡人(汉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泛称)的文化特别是胡服,使唐朝妇女耳目一新,纷纷效仿。自南北朝起,由于战乱不息,汉人为了便于行军作战,就特别重视对西方、北方少数民族服装文化的吸收,形成了“杂以戎夷之制”(《旧唐书·舆服志》)的官员服装现象。特别是唐代,朝廷废除了官员出外乘车的制度,要求骑马,这样一来,传统的汉式服装势必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所以,唐自建国始,官员在一般场合下的服装都比较简洁,其中又更多了一些“胡化”的成分。在朝廷官员服装胡化的直接影响下,妇女着胡服胡帽,自然而然,不过妇女更大胆开放,基本上都是直接拿来我用,因此,当代的诗人和史学家,才把她们当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加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