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红地纥缂丝百子图帐料
清 姚文瀚《岁朝欢庆图》(局部)82.4cmx55cm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宋朝以后,婴戏图渐渐走向民间,影响越来越大,并普遍受到上至宫廷,下至民间的喜爱,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绢本、纸本绘画、年画、版画、陶瓷、漆器、玉器、剪纸、石雕、银器、丝织、皮影、布艺、泥塑等均能见到婴戏图的影子。
消亡:婴戏图影响淡化 民国期间走向没落
清末,大量西方文化和商品进入中国,人民大众在不同层面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连生贵子、福寿富贵、吉祥如意等思想渐渐地被认为是封建落后、愚昧的,婴戏图的寓意渐渐只留存在了民间年画中。另外,西方的广告画被带入中国,为了迎合中国大众的审美,诞生了将年画与广告画结合的“月份牌”,与当时流行的时尚美女相比,婴戏图的内容并不符合大众的审美,婴戏图的民间影响也在这样的趋势下被逐渐淡化。
当然,婴戏图的消亡与当时的人口论点也有一定的关联。辛亥革命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30多年时间里,中国严重的人口问题渐渐地被各界人士所重视,在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下,有部分人“认为中国存在着严重的人口过剩现象,人口过多是造成社会的贫困和动乱的重要原因。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途径主要是节制生育”。另外,1922后4月,美国节制生育运动领袖桑吉尔夫人访华,并带来了她的生育节制理论,在她的影响下,民国开始了生育节制运动。晚清民国时期的人口政策也就导致寓意多子多福的婴戏题材绘画更加没有生存的空间。
婴戏图在宋代皇室对人丁繁衍的热切期盼中走向成熟,在人们“多子多福”的观念下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又在新的思想观念中走向没落。从其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婴戏题材绘画与国家的人口政策、人们的生育观念息息相关。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杨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