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釉泡之密似攒珠)
在观察釉质时对于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需要加以注意。如宋钧窑瓷釉多如堆胎。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胎瓷釉竟薄如蝉翼或莹似玉石。这些固然都是难能可贵的特征。可是后世仿品也能大体近似,若不参照其它方面的特色,注意器里和口边、底足等处则往往失于片面。如元代琢器表里釉多不一致,而且常有窑裂、漏釉、缩釉、夹扁的缺陷。永乐白釉器的口、底、边角与釉薄处多闪白和闪黄色,釉厚处则闪浅淡的豆青色,并且琢器的表里釉多均匀一致。康熙郎窑红釉有所谓"脱口垂足郎不流",以及"米汤底"、"苹果青底"等特征。这些都是后世仿品难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