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艺术家不应该与画廊抢饭碗

艺术家不应该与画廊抢饭碗

2015-12-14 08:51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善言斋专栏

年底是各种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密集上演的旺季。艺术家从来不会缺席这类展会,同台竞秀的还有画廊、艺术馆、经纪公司、拍卖行和文化商店等其他组织机构。因而,艺术家群体也被公认为是这些经营机构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艺术家以独立主体的身份进入市场,与艺术品经营机构直接进行商业竞争,在欧美发达国家并不多见,堪称中国这类艺术品新兴市场特有的现象。笔者常常光顾广州 艺博会、艺术广东和深圳文博会,偶尔跟国外画廊或学术机构负责人交流。他们说在他们国家,艺术品市场起步早,市场主体有很强的契约精神,不仅交易模式比较 成熟,市场机制也相对健全。成名艺术家很少直接到市场上去推销作品,而是交给专业经纪人打理。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首先,艺术家没时间参与商业活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艺术和市场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本质上还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艺术家的本职工作应该是搞好艺术创 作,在创作之外,最多参与一些学术圈内部的交流活动。这些事情已经占据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何况还有私人的家庭生活,哪有时间去理会纷繁复杂的商业利益关 系?这里边包括关系的建设、维护、拓展,矛盾冲突的预防、排查、协调和解决,关系资源的转化、交换和变现等等,每一样都可以钻研一辈子。

其次,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社会分工,艺术家作为艺术品的生产者,没必要玩跨界。在艺术品市场中,一级市场有画廊、经纪人和展会公司,二级 市场有拍卖行,三级市场有各种策划机构和配套产业经营公司,每个领域都已经派生出大量专业和成熟的市场参与主体,以后随着市场的细分,还会有更多。在艺术 品的推广经营方面,专业机构比艺术家拥有更多时间、经验和资源。

再次,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在此基础上才形成了现有社会价值和伦理道德体系。艺术家太多跨界,不仅抹杀了别人的价值,抢了别人的饭碗,也会影响行业生态结构的平衡。

每次听到外国同行讲这些大道理,我都感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笔者曾多次在专栏中提到,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大,整个艺术品行业还在延续调整趋势, 什么时候到底,谁也说不准。对所有艺术品市场参与者而言,到了最困难和焦灼的时候:由于市场主体的混乱、交易模式和机制的不成熟、市场规则体系的不健全, 更削弱了大家在“弱市”面前的抗风险能力。

这段时间我们看到,由于资金链断裂,一些经营多年的画廊纷纷倒下;由于投资者信心大跌、藏家抛售,市场存量作品太大,部分艺术家作品价格被腰斩或者全面滞 销;一些靠炒作起家、依靠杠杆大量囤积艺术家作品的机构,由于没有能力偿还银行的贷款,甚至已经在局部引发金融风险……艺术圈“坏消息”不断,令人更加不 安的是——有些艺术家无视整个市场持续向下的现实,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依然在违悖市场规律办事,甚至与弱势机构联手来打压相对弱势的市场主体,这无异 于是在加剧市场环境的恶化。本来,艺术家与画廊抢饭碗已经很普遍,加上拍卖行在市场交易中的压倒性优势,画廊机构和经纪人公司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如果艺 术家对混乱的交易模式继续推波助澜,画廊和艺术经纪人很可能就会退出市场。

投机或许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艺术品行业,从而加速行业规模化发展。但是,如果投机影响了市场商业生态的平衡,反过来就会加速市场现有体系的崩溃。虽 然从客观规律来讲,衰亡即意味着重生,崩溃也会催生重建。然而,国内的艺术品市场,刚刚经历二十多年的大发展,尽管整个市场体量及容纳的社会资本,还远不 及股市和房地产,但是,艺术品已经成为民众公认的重要投资工具。与其看着一个新兴市场崩盘,不如反思其中的不足和弊端,尽快找到解决的办法,把当前的行业 回调看成是推动市场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的拐点。

冯善书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