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爱上信札等于骑上了癖 一辈子也下不来(图)

爱上信札等于骑上了癖 一辈子也下不来(图)

2015-12-15 10:42 文章来源:收藏周刊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所谓“捡漏”倒是鲁迅致内山完造的那封信,也有人称之为“世纪之漏”,它三年前现身于上海一家有日本背景的会员制小型拍卖会上。预展时我见有一双挖立轴, 作品上部分为日文信札,下部分为奥村博史所绘《鲁迅遗容》的印刷品,初以为书札亦印,后发觉其字迹有鲁迅书写的笔意,发现竟然是鲁迅的书札,还好落款是 “L”,没引大家的注意,也不知到底有没有人看出来。

临近拍卖的前一天晚上,我无论如何也睡不着觉,盘算着第二天可能引发的一场博弈,我当时就准备以50万元至100万元拿下这件作品。到了拍卖现场,它以 1500元起拍,我按兵不动,在拍卖师三次叫价后,准备流标时,我才举了下牌,敲了下来,这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假的?印的?不可思议才1500元,我立刻 把原件提回家里,仔细察看,确认为手写后,才美美地睡了一天。醒来后,赶紧找资料翻译,全文如下:“老板:请把送给曹先生的书转交给他,L拜,五月八 日。”我还找到了几处文字著录,欣喜若狂,告诉了众多友朋,然而并没得见他们的共鸣,他们还是不相信竟然在拍卖行有捡漏这回事,而且只花区区1500元。 直到我找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内山完造编辑出版的《鲁迅日文书信手稿》,发现其中有相关著录,我买的这件鲁迅信札才得到公认。老板即内山完造,曹先生即曹 白,“L”即鲁迅的首个拼音字母,且为鲁迅逝世前几个月的真迹。

从信札里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最有趣

收藏周刊:目前您都收藏到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札?

王金声:目前我的代表性信札为龚自珍致秦敦夫札、胡适悼念徐志摩的白话诗《狮子》、郁达夫致王映霞情书、徐志摩致沈性仁札,老舍致章士钊绝笔等。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收藏信札最有趣的地方在哪里?

王金声:收藏信札最大的收获是能够从信里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虽然寥寥几句话,却是此人平常不轻易表露的心声,有的为后人提供重要的学术信息和精辟见解,有的还能解决学术研究中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意义和作用非同小可。

收藏周刊:通常您是通过什么渠道收藏信札?您在北京工作,却经常来到广州“淘宝”,是否经常会为了收藏信札而全国跑?

王金声:我早年通过地摊、书市、古玩市场等淘得,还有一部分是与同好交流、交换、收购等得,近二十年来一般通过在拍卖会的古籍专场里竞买所得。

信札比书法更能体现作者心迹和隐私

收藏周刊:收藏信札与书法作品有什么不同?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王金声:信札与书法作品二者是互通的,例如某位作家,他不以书法名世,只有书札流传,那只好收其书札。有些名人书法,传世之作有代笔,信札之类却往往是亲 力而为,书法作品因为是要展示的,一幅作品往往会写几遍,满意了才会拿出来,而信札往往率性而为,更能体现个人心迹和隐私。

那天我翻着董桥的一本小书《今朝风日好》,文中引有趣闻一则,说的是一位善心人去参观“疯人院”,有个病号坐在一座木架上作骑马状,病号说:“(我骑的) 这不是马,这是个癖好!”善心人问:“那有什么不同?”病号答道:“骑马的人可以随时下马,骑上了癖,你一辈子也下不来了!”我暗暗好笑,衡诸自己何尝不 是一个癖好收藏的疯子呢?

收藏周刊:根据您的观察,从最早收藏信札到现在,市场的变化如何?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王金声: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有拍卖起,信札就是小众拍品,往往附在古籍善本大类中,几千元一通的比比皆是,而且都是大名头,我当时只有想不想买,没有拿不下 的,像王国维之类的国学大师,也只在万元以下。近廿年来,拍卖行有了书札专场,就像前几天,北京保利竟然一下上了三千件,拍了三天,出现许多新面孔(藏 家)在竞拍,我好不容易从中夺得一件,竟至十几万元,是前十年的十倍价格。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人写信了,新的信札不见了,旧的愈来愈少,老的更稀 有,会越来越值钱,收藏的人愈来愈多,当然,价格也会愈来愈高。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