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火花
张振武:“火花也有重大题材 以前都是以票换票”
张振武 印刷专家,北京收藏家协会的会员
“清朝早灭亡了,可清朝的东西还火着呢。”印刷行业专家、火花收藏家张振武这样面对这个社会已经不再需要火柴和火花收藏的式微之间的关系。火柴所经历的烧饭、点灯、抽烟都离不开它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了。张振武说,但火花是三大传统收藏之一,一直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雅兴。连梅兰芳曾经也是花友。
张振武是上海人,1951年进入北京胶印厂工作,后来进入印刷研究所从事丝网印刷工艺研究。直到今天,当张振武展开他收藏的一枚枚老花时,他习惯性地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张塑料卡片,一张被叫做“线目测试片”的东西,在火花上测着讲解如何从印刷技术上分辨火花真伪。
张振武同时也是老集邮家,他一直称,邮票是一种可以穷尽的收藏,而火花是没有人能敢夸口他收藏完整所有火花的,因为生产火柴,继而产生火花的厂家太多,无以穷尽和考证。
张振武一直称火花为火柴商标。他解释说,火花这个词,在字典里是查不到的,这更多是一种昵称。他坚持商标就是受法律保护的注册商标的观点,作为一位老花、古花收藏者,他把1958年作为“火花”和火柴商标的分水岭。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也是商标和火花的区别。”张振武说,在1958年之前,火柴厂参与的是市场竞争,比如说当时刘洪生的“美丽牌”火柴和日本的猴子、瑞典的凤凰牌竞争得就很激烈,更别提国内的厂家之间的竞争。那时候的商标就是竞争中身份的象征。而从1958年起,火柴变成一种包销包供的、没有选择余地的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当年,北京市火柴厂出了三套套花,分别为10枚、12枚和100枚。“这是一个创新,在此之前,火柴商标都是单枚发行,因为作为商标,它需要用实图注册,再改换商标图案内容是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从1958年开始,北京火柴厂首开套花先河,出的这套花里,除了‘北京火柴’四字能被看做是商标外,其它的都是火花本身的内容,它再出新的系列,无须再重新注册。火柴装饰画、火柴贴画也好,这样的名字表明它从纯商标变成了装饰画,变成了火花。”
张振武说,以票换票,以前在全国都是这样,收藏火花者之间没有买卖,只有交换。“以前老几位都在时,我们见面或写信交换,自己多出来的,别人正好没有的,就很快给他们邮过去。”当时火花也不值钱,张振武记得的那个是在北京印胶厂工作时,有时候能接触到一些火柴商标,多出来的他就自己保存下来。为此他的收藏夹里有不少反映建国后重大题材的火花,比如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1960年50枚首都十大建筑雕刻版,1961年大跃进,困难时期的节约粮食的宣传火花等等,这些紧跟着时事、政策大潮的火花专题,为那些年代留下了印证。
北京收藏家协会火花烟标专业委员会主任李鸣是文革时期火花收藏专题的专家。他的展板里,除了反映土地革命、国家经济建设等内容的,就是文革十年期间生产出的各类火花。他为这些火花分类为英雄人物、样板戏、毛主席语录等等,甚至有以造反派署名的火花,看着一张张微缩的红色宣传画置于方寸之间的火柴盒上,李鸣说,文革时的火花左的特点分明,它既有文物、史料价值,又具有政治性、艺术性、观赏性。虽然当时印量大,但能保存下来的少,而现在多在收藏者手里,很少见有人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