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宣德炉到底有什么好,让后代对它这么如痴如醉?
何朝阳:清冒襄在《宣炉歌注》中写到:“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它将珠光宝气的光芒内敛,呈现出如宋瓷般温润如玉的光泽,色彩变化多端,或沉静、或肃穆、或富贵、或雅致,这也是宣炉最美妙的地方。
明代的士大夫极崇尚素雅、讲求神韵,宣德炉铸工精良、造型简洁、色泽亮丽,正好符合这种审美情趣。加上黄铜解决了青铜器、铁器容易生锈、腐蚀、残旧的问题,相比陶瓷炉具又不怕摔碰,所以受到追捧。
更重要的是,宣德炉的创铸,开启了中国用黄铜批量铸造的先河,其选料之精、数量之大、影响之广,可以说是中国历代所有铜制品之最。
它能够小中见大,正因为有青铜礼器的血统。与高古青铜器比较,宣德炉又并非因循守旧,一成不变,而是兼收了宋代瓷器的简约、文静,造型更加精致,轮廓线条更加流畅,细节的变化也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明代特色的铜器风格。
王力:铜炉跟明式家具其实一样,都是简到极致、美到极致。我接触过很多铜炉的买家,都是书画和沉香的藏家,买其他东西的时候看到铜炉,就喜欢上 了。一个铜炉摆在那里,只要一束光,它的气息,它的线条就会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睛。特别是书画的收藏家,他们的审美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美是共通的,铜炉 有什么好可能他们一时半会说不上来,但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的美,都是纯粹的喜欢。
而且铜炉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它的纹饰那么简单,但却越看越耐看,即使每天都盯着这么同一个东西,它给你的感受却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所以玩铜炉的人都是越玩越喜欢,要么放在案头陈设,要么焚香把玩,它的美是其他繁复工艺的东西所超越不了的。
羊城晚报:现在存世的宣德炉有多少?
何朝阳:宣德本朝所铸的鼎彝,有人说三千件,也有人说一万八千件。但现在存世的宣炉,没有一只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明宣德本朝铸造的标准器,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到代“真宣”,甚至台北故宫几只从紫禁城乾清宫带过去的流传有序的炉子,文博界对其年代都充满争议。
今年我们能见到的有明确纪年款且品质上乘的宣德炉,年份最晚的应该是曾经由王世襄先生收藏的清代中晚期“道光丁未秋定府有恒堂造”款的冲天耳 炉。道光丁未年即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距传说中的宣德炉创铸的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年)已400年。也可能是巧合,同为“宣宗”,一个 如旭日初升,一个已病入膏肓,一头一尾这四百多年,正是宣德炉藏玩风气最兴盛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