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关于美术学院通识教育的思考(图)

关于美术学院通识教育的思考(图)

2016-01-05 08:52 文章来源:央美艺术资讯网   作者:郑勤砚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二、美术对通识教育有何贡献

哈佛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原因,是因为1945年它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所提倡并实行至今的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是当今为发达国家大学普遍接受的大学教育理念。通识教育中尽可能综合的、古典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教育,目的是在学习专门知识之前,使学生对知识总体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哈佛本科生所学的课程中的八分之三为通识教育课程,其中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各占三分之一。艺术教育在哈佛,是通识教育的重要部分。

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艺术教育,通识教育也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当代艺术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哈佛大学积极践行着通识教育的宗旨,其浓郁的艺术氛围和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为这个百年老校增添着无尽魅力。哈佛大学每年举办艺术节、颁发艺术奖章,就体现了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的特点:强调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励全体师生参与其中,并为师生提供浓郁的艺术氛围,通过耳濡目染增强审美需求,提高审美趣味,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培养跨学科人才。哈佛大学博物馆的馆藏品汇集了几代人的慷慨捐助,通过百余年的努力,哈佛教职员工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为深人艺术教学和研究追本求源,为增长哈佛人的学问和知识旁征博引,创造了哈佛大学的博物馆艺术文化。

三、美术学院需要什么样的通识教育

美术学院的通识教育应为每一个不同艺术禀赋、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一生受用的教育。任何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历史批判眼光、健康和谐发展均是首要育人目标。美术学院的通识教育应以追求心灵自由、精神解放为宗旨,培养学生批判反省、追求真理、自主自立、挖掘个性潜质、超越现实功利、开创新世界的精神,养成洞见真知、智慧人生、摆脱束缚、突破成规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是提供帮助,而不是主导学生的学习,没有一家之言,有的是思想观点的碰撞和交锋,打破专业壁垒,贯通科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的联系,避免知识的片面化,以便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文明的总体状况。

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让学生什么都懂,而是旨在培养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做一名有责任心、能担当的公民,并依据这样的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可以贯通文理、打破学科界限,追求广博精深,而不是系统完备。通识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的整体概况、一般方法和学科精要;而专业教育则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具有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批判精神。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哈佛大学的报告明确表述为:“通识教育被用来表示在学生的生活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首先应该接受的那部分教育,而专业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那部分教育。现实生活中这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应是互补的关系,通识教育可以弥补专业教育的学科割裂,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历史和批判的眼光,让学生先成人,然后再成才。

美术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是技工还是大师?培养的专业人才是否具备了基本的公民素养?学院教育是否为学生未来融人社会做好了准备?事实上,美术专业体系越完备,我们越需要通识教育来弥补专业切分带来的狭隘,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科视野,更广阔地认识世界、认识人自身、认识美术的角度和方法以及人文素养、跨学科视角和历史批判的眼光。因此,笔者认为未来美术学院通识教育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加强。

1.以学生为本,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美术院校的一些专业课教师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专业优点而忽略学生通识修养的不足,对学生的评价应包括深人认识和理解自身,构筑美好人生,承担社会责任一些必要的关于认识“人”自身的一些知识,理解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