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全球化时代的新兴艺术收藏家(图)

全球化时代的新兴艺术收藏家(图)

2016-01-07 08:45 文章来源:投资与理财   作者:周文瀚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全球化时代的新兴艺术收藏家

艺术市场与金融投资市场间关联度逐年提高,艺术界对艺术品的投资价值越来越关注,传统收藏家群体出现了加速衰减,新兴的注重投资效益的收藏群体越来越庞大,其中不少人就是金融业者。

全球化时代的新兴收藏家已经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对于传统收藏家的认知。典型的是史蒂文•科恩(StevenCohen)这样的金融富豪,他1978年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后,在华尔街的金融公司从事期权套利交易,1992年募集2500万美元成立了SAC资本顾问公司SACCapitalAdvisor),从事对冲基金等金融投资,2008年最高峰时公司管理的资产曾达160亿美元,个人的资产约在20亿美元。

他的艺术品收藏生涯开始于2000年,早期主要收藏印象派的作品,不过很快又转向了现代艺术。迄今为止他在艺术品上的投资已经超过6亿美元,他花费800万美元从画廊主萨奇手中买下的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的作品——泡在甲醛溶液里的一条鲨鱼,是他最为有名的收藏。2006年10月,科恩花6350万美元从娱乐业巨子——梦工场共同创始人大卫•格芬手里买下当代艺术大师威廉•德•库宁的名画《PoliceGazette》。2007年他更是以1.375亿美元买下了威廉•德•库宁的油画《女人三号》。2009年苏富比纽约总部曾举行科恩的收藏展,展出了20件重要藏品,包括爱德华•蒙克的《圣母像》、毕加索的《LeRepos》(科恩2006年从佳士得拍卖而得,成交价3474万美元)、安迪•沃霍的《玛丽莲•梦露》(2007年科恩以8000万美元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据估计这批藏品的总估价为4.5亿美元。

像史蒂文•科恩这样的新兴收藏家是全球化时代的普遍现象,在伦敦、莫斯科、香港、上海等地都可以找到类似的人物,他们有如下的特点:

新兴收藏家更加重视艺术品的投资价值。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资本势力大行于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最显著的现象就是资本的全球流动性影响到全球艺术市场的走向,尤其是对当代艺术界影响甚大。在此风潮下,艺术市场与金融投资市场间关联度逐年提高,艺术界对艺术品的投资价值越来越关注,传统收藏家群体出现了加速衰减,新兴的注重投资效益的收藏群体正越来越庞大,其中不少人就是金融业者。从金融、资源行业发财的新藏家增多,他们喜欢用重金在拍卖会这样的公开市场购买高价艺术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把艺术品当作一种资产配置的投资品。

顶级收藏家更加习惯通过大型拍卖行、艺术博览会选购藏品。巴塞尔艺术博览会1990年代就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当代艺术画廊博览会。意识到当代艺术的国家化趋势,它也率先进行国际化扩张,2002年开始举办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2013年收购了香港国际艺术展(ARTHK)后改名“香港巴塞尔艺术展”(ArtBaselHK)持续运营,同时在欧洲、美洲、亚洲运营三个当代艺术博览会。而很多参展画廊在展览上的销售额会占他们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甚至到二分之一。

他们多喜欢当代艺术,并参与艺术社交、艺术生意,并作为彰显社会身份的手段。顶级富豪们会在自己的豪宅陈列作品,举办各种聚会,或者捐赠作品给博物馆等,这是他们彰显品味的一种手段。部分富豪也参与艺术市场的生意,如英国广告企业主查尔萨•萨齐开设了萨齐画廊,科恩也是Marianne。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