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杂项 > 解密清代叙事画巨制《乾隆南巡图》(组图)

解密清代叙事画巨制《乾隆南巡图》(组图)

2016-01-14 12:26 文章来源:99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历史图像”是否如实还原“历史真实”

清高宗75岁时曾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一曰南巡。”(《御制南巡记》)乾隆帝在位六十年,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可见他是把南巡当作自己一生中除西部用兵之外的最值得夸耀的大事。对于这两大功绩,乾隆都曾命画家绘制成图。于是,《乾隆南巡图》应运而生。那么,这一“历史图像”是否可以和“历史真实”划等号吗?

南巡事件与图绘画卷

清朝乾隆皇帝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巡幸江南,历时33年。综观乾隆六次南巡,以第一次与最后一次南巡路线为最长,每次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第一次还到绍兴祭禹陵,其他诸次并无此举。

六次南巡时间均在初春之际离京,暮春之前回銮,看似为了躲避北方的天寒地冻,在江南的阳光明媚中享受湖光山色名胜美景。更重要的是此时行动方便便于沿途察访吏治民情、检阅驻军、笼络民心,同时往返途中视察各地河工和浙江海塘治水工程,并且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勘查水涝之地的堤防工程和沿海海塘工程。前四次还在途中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最后一次还携三位皇子同行,增长其政治阅历。[3]

乾隆此举是仿效其祖父康熙帝,以“敬天法祖”为自己的座右铭,言必称“皇祖”[4],康熙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而康熙朝创作的王翚等做的《康熙南巡图》,更是当时宫廷画坛一大盛世。乾隆南巡之举就是效法祖制、精心策划之举,而《乾隆南巡图》的绘制更是以《康熙南巡图》为蓝本绘制。

画卷开始部分云气缭绕,结尾部分同样以云气作结。就是画家从清代宫廷绘画传统中借鉴过来的。此后的每一卷,也都是以这样的形式开始结束。另外,画卷按照南巡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每一卷的内容都表现了一个明确的主题,以皇帝的出场为中心展开,描绘一个重要事件,或南巡中的一个重要驻跸地点。另外,乾隆对南巡图所要描绘的内容有过考虑,从御制诗的选择到地点的取舍,都经过了艺术的提炼与深思熟虑的加工。

首卷末卷遥相呼应,分别描绘以乾隆为核心的仪仗送行图,彰显乾隆南巡出京、回銮时的盛况,形式接近,队列相反,使得画面不但完整对称、结构均衡,还补充了起居注或实录等文献中所缺的部分,使之更加直观化。(如图2、3)

图2 第1卷 启跸京师 (局部1)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2 第1卷 启跸京师 (局部1)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3 第1卷 启跸京师(局部2) 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3 第1卷 启跸京师(局部2) 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间十卷则是选取南巡中典型场景加以绘制,每一卷都有对水的描绘,通过长短不一、弧度不同的淡墨勾勒,描写了沿途黄河、淮河、运河、长江,西湖、南湖等的风景,一则与南巡目的视察河工、勘查堤防工程和治水工程相契和,二来是以此描绘途中美景,突出江南的地域特色,再有就是水在每一卷中穿插出现,增强了画面的气势,使相互独立的画卷有机结合在一起,增强了其整体性和前后呼应性。

其中第2、3、4及第11卷表现内容都与黄河有关,而这其中后三卷都与河工有关。虽然从文献中所记乾隆南巡的日程看,乾隆第一次南巡只是检视河工而已,对河工并没有大的指示,而图卷中浓墨重彩地夸大,表明其对河工看重,另外更加突出南巡目的,突出主题,也可看出此图虽描绘第一次南巡,实则是对历次南巡典型事件进行提炼加工的结果。

图4 第4卷局部阅示黄淮河工(局部)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4 第4卷局部阅示黄淮河工(局部)纸本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