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至今,股票市场就是一片伤心太平洋,楼市在“去库存”基调下挣扎前行,大部分城市出现“滞销”局面,两大投资市场阴霾重重,而大量热钱需要找到出路,如今艺术品市场是否能给投资者提供空间?去年11月,土豪哥刘益谦就豪掷1.7亿美元(约10.73亿元)在纽约佳士得拍下意大利绘画大师亚美迪欧·莫迪利亚尼的作品《斜躺的裸女》,近年来他大量投资艺术品的动作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近期国务院法制办出台政策,有意给外资拍卖行开绿灯,结束外资拍行在内地的长期封锁,也许2016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将迎来崭新的格局,收藏大鳄们将不必出国竞拍文物,艺术品投资者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大量艺术文物的成交。
海外拍卖行文物经营或在2016入驻内地
2015年12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2016年1月21日,《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专家研讨会暨中国法学会2016年第3期立法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
这个《征求意见稿》若最终在人大通过,到底会给艺术品投资者带来什么利好,会对艺术品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其中最备受关注之处就在于,法案删除了原《文物保护法》“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的条款。苏富比、佳士得等海外拍卖行将被允许在内地拍卖中国文物,同时海外的大量艺术品将更多地进入内地,服务于更多有需求的投资者。
盘点几位跨界的收藏大鳄近年来收入囊中的精品,许多都是现身海外拍行竞拍的,有的也是在香港的海外拍行成交。例如,万达集团王健林砸重金以1.72亿元人民币在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拍得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王中军以3.77亿元购得梵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任性哥刘益谦一天花2亿港元在香港苏富比拍下8件中国文物艺术品。
为什么高额的关税都不能阻挡投资者远赴海外竞拍精品的步伐,国际知名拍卖公司为什么一直没能大举进入内地?
外资拍行瞄准内地一直“然并卵”
国外最着名的百年拍行要数苏富比和佳士得了。苏富比曾于1973年第一个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同年在香港举行了拍卖会,而苏富比的头号竞争对手,另一家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拍卖行于1984年在香港设立办事处。苏富比1994年4月第一个在上海设立代表处,佳士得1995年在上海建办事处。2005年11月,佳士得授权在北京成立的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了首场拍卖。2012年9月,苏富比拍卖行属下的香港苏富比有限公司与国企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旗下的北京歌华美术公司,联合组建了一家合资拍卖公司,双方共同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香港苏富比占80%,歌华美术公司占20%,组建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