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汉长安城的前世今生(组图)

汉长安城的前世今生(组图)

2016-02-24 08:22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单霁翔在提案中指出,西安、洛阳是我国古代王朝都城的集中所在地,是我国以大遗址为代表的重大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分布的城市。但现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制度不利 于大遗址的整体保护,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成为进一步加强大遗址保护工作的障碍。由于西安、洛阳的各大遗址区域被分割归属不同的行政区和街道办事处辖区, 不能设立统一的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无法形成保护和管理的合力,土地利用调整、环境整治、人口搬迁和村庄改造等关系到大遗址保护的重 大问题很难顺利开展。

单霁翔建议,国家应批准在西安、洛阳的大遗址群地区集中设立“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由陕西省、河南省针对西安、洛阳的大遗址比较集中的区域,调整原有的行 政区划,成立大遗址保护特区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以文化遗产保护为中心,通过合理规划建设遗址区以外的城市发展空间,分流大遗址保护区内的 人口和产业,通过大型遗址公园和文化遗产园区的建设,改善当地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由此带动周边可建设用地综合效益的提高,使当地民众直接受益,并“反 哺”大遗址保护,实现大遗址保护区与周边地区的全面和谐发展。

提案建议最终成为了现实。2011年9月3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在西安召开专题会议,决定设立全国第一个文物保护特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 区,并成立了以局省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特区建设领导小组。2012年8月,西安市委、市政府通过《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特区建设实施方案》,决定由未央区按照 “政区合一型”模式组建特区管委会,具体负责特区建设组织实施。

区长的困惑

纵观西安市地图会发现,原本方方正正的二环路却在西北角处拐了一个弯,其原因正是为了避让汉长安城特区。

“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如今,走在汉长安城遗址特区里,丝毫感受不到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所描述的繁 华。据特区工作人员讲,其管委会所在地因为偏远,竟然收不到快递,如果有人来访,他们还要出去带路。其实这也正是汉长安城遗址特区的特别之处,它的核心不 是经济发展,而是对大遗址的保护。

2011年9月和2013年4月,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两次召开合作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工作会议。从会议纪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特区的发展目标就是 “要把遗产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结合,积极探索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新模式,走出一条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新路子”;“争取建成一个功能完 备、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会议还明确了,要坚持考古先行的原则,保护项目建设要统一规划,分项实施,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开放一个。根据考古勘探情况,在发现文物遗存的区域实施征地保护,居民搬迁;在探明不存在文物遗存的区域,原则上不征用土地,不向外搬迁居民,在不对汉长 安城遗址整体环境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就地规划建设具有汉代文化特色的优美商住社区,用于遗址区内居民的安置和生产生活。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遗址区内 的私搭乱建情况,严格控制遗址区内流动人口增加,要充分利用国家生态移民等有利政策,加快遗址区内居民搬迁,积极引导和帮助区内居民发展相关旅游产业等。

发展方向已经明确了,可落实起来并不容易。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