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饼
麟趾金
重读“失败者”
从被权臣霍光迎立到被废弃的27天,对刘贺而言,是人生的最大转折。公元前74年,作为第二代昌邑王的刘贺登上帝位,旋即被废,沦为政治弃儿,他从 昌邑带来的200位臣子尽被诛杀。“刘贺就车,涕泣而去”,《汉书》中的这句话写下了他在帝都长安留下的仓皇背影。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爵位、远离 政治中心、时刻被监视,甚至,永远没有祭祀先祖的权利。
虽然也接受过皇帝玺绶,但《汉书》帝纪中并没有刘贺的名字。他坎坷的生平主要见于《汉书》的《武五子传》,其中,权臣霍光加诸他的罪名“行淫乱”是 刘贺被废的缘由,也成了烙在他身上的标签。“他对汉代社会的影响很小。所以《汉书》对他的记载稀少不足为奇。”刘庆柱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认为,刘贺是作为权臣霍光的傀儡被迎立为帝的。当时刘贺仅19岁,根基尚浅,又无法适应政治中心的游戏规则,很快便被霍光以政变的方式废黜。“但霍光面对的毕竟是一个皇帝,拥立容易,但要废弃就一定要拿出很充足的理由。”张仲立说。
“行淫乱”就是霍光给出的理由——27天做了1000多件坏事。作为官修历史,《汉书》大致秉承了这样的观点。“史书要塑造的就是他无道被废的形 象,其记载一定是有角度上的选择的,至少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可以商榷的。作为一个王侯来说,太容易被扣上淫乱之名了。”张仲立说。而至于27天做了1000 多桩错事,包括张仲立在内的不少考古、历史学家都认为站不住脚。“很可能是霍光把刘贺从昌邑带来的臣子做的事情全部算在了刘贺本人头上。”他这样推测。
“与《汉书》中记载有很大差距,作为政治上的失败者,胜利者将罪名加诸他身上,也是常事。但我觉得,刘贺绝不像班固所写的那样荒诞不经。”信立祥这 样说道。刘庆柱则认为,《汉书》本身是一部十分严谨的官修史书,在具体事件和制度描述上是可信的。“但它本身也是一部政治史,在涉及政治观点的时候,就有 很多当代人所无法理解的背景。”与马王堆汉墓相比,海昏侯墓几乎没有出土实用兵器。“这可能与刘贺的尴尬身份有关,虽为列侯,但并无政治地位,还时刻被监 视着,不免战战兢兢。”刘庆柱说。
海昏侯墓出土金器与五铢钱数量之多为考古史所罕见。除了说明当时豫章郡繁荣富足、贵族普遍追求厚葬之外,人们也不难窥见刘贺本人的性格。毕竟,与儿子的墓相比,第一代昌邑王刘髆那座位于山东巨野的墓葬几乎可称“简薄”。
现在看来,历史上刘贺的际遇真相依旧是一团迷雾。在他之后,又一个傀儡皇帝刘询被霍光迎入宫中,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他韬光养晦,耐心地等到霍光的 离世,接着一举诛灭其党羽,夺回了王朝的权柄。元康三年,汉宣帝封“废帝”刘贺为海昏侯,作为对当年那场政治风波的了结。后来,因被官员举报,刘贺被宣帝 裁定“削户三千”。
“南海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份奏牍副本上,考古学家辨识出这样的字句。这份奏牍成了证明墓主身份的又一力证。如果简牍 能够被更大范围地释读,它们或许会是两千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注脚,也可能提供新的历史事实。关于刘贺,人们都还需要更多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