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大师效应下的商业幻戏:展览成了商业PPT吗(图)

大师效应下的商业幻戏:展览成了商业PPT吗(图)

2016-03-16 09:28 文章来源:邢千里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克劳德·莫奈 火车到站克劳德·莫奈 火车到站

艺术界的大师,犹如娱乐圈的大腕儿,总是有着相当的轰动效应。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日本战后经济实力的恢复,一些大型公司为了打造新的企业形象,展示企业的文化品位与经济实力,决定投资高水准、高层次、高知名度的艺术大师作品。1987年3月30日,安田火灾和海上保险公司以58亿日元(约4009万美元)的成交价,在伦敦克里斯蒂公司(今译佳士得)拍卖会上竞得梵·高的名作《向日葵》,名声大噪,业务量猛增。这逼迫和启发了不少日本公司步其后尘,陆续买下毕加索的《杂技演员与小丑》(三越集团,47.7亿日元,1988年)、莫奈的《睡莲》(西武百货,13亿日元,1988年)等作品。

相对于拍卖,就艺术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效益而言,展览显然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艺术家的名头越大,作品越有代表性,展览就越容易形成轰动效应。近几年,我国陆续引进了中世纪、毕加索、印象派、达利、草间弥生、波特罗等一大批艺术史上赫然有名的大师作品展,每次都会掀起一股全民性的艺术热潮。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