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小画缸底部“泥胎底”和落款是真的,其余为仿造。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曾毅
本报周一的报道《赊账1300万买来200件假古董?》引来社会广泛关注,究竟普通的收藏者如何避免在古董交易中买到假货?昨日,记者在顺德采访了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的专家梁先生(化名),他从2000年开始有意识地收购一些伪造品,并准备在适当时期开设免费公众课,展示这些赝品,让古玩收藏者近距离观摩,学多几门“防身功夫”。
古董收藏以及交易在珠三角一直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尤其是在佛山的顺德、南海等地,不少古玩收藏者一掷千金,就为了买到一件“心头好”。不过,近年古董行业层出不穷的造假手段,让不少古玩收藏者损失惨重。
报料:瓷器造假数量庞大
目前,在顺德、南海的古玩交易中,古家具、古瓷器、古玉器是大热,其中又以古瓷器交易最多,梁先生告诉记者,“古瓷器的交易基本可以占据三分之二强,其一是中国古代的瓷器制作水平非常高;其二是古瓷器升值潜力巨大,是各拍卖行的最爱;其三是往往一件看起来不知名的瓷器,最终能卖得天价。”也就是这些原因,古瓷器在顺德、南海的交易量非常巨大,造假数量也非常多。
根据梁先生的调查,近几年各种造假瓷器在顺德各镇街出现,“其中伦教、勒流两地,受骗金额特别大。”梁先生说,他因为专业关系,从2010年开始,帮助顺德各地古玩爱好者进行免费鉴定,常受邀到古玩收藏者家中做客,因此了解了一些受骗情况。
梁先生告诉记者,他接触的案例中,受骗超过1000万元的就有三个,“相关民事诉讼还在进行中,但老实说,古董交易没有白纸黑字的合同,一切都凭眼力,官司很难打。”梁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