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河南鹤壁窑:深埋地下的陶瓷博物馆(图)

河南鹤壁窑:深埋地下的陶瓷博物馆(图)

2016-03-21 09:48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大凡去过鹤壁集的人都知道,那里地势高低不平,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为何瓷窑长达五百余年炉火不熄?而在经济更为发达的淇河沿岸平坦地带却没有产生如此大规模的瓷窑呢?

“烧瓷器,瓷土、水、燃料一样都不能缺,而鹤壁集同时具备这几个条件。”市文物工作队张长安先生说,水取自羑河、陶土取自附近、煤取自地藏,水陆交通也十分便利。“地矿部门的调查显示:鹤壁地下蕴藏有高岭土、塑性黏土、硬质半硬黏土及长石、石英等陶瓷主要矿物原料,并由北到南分布在鹤壁的梨林头、石碑头、姬家山、崔村沟、沙锅窑、大峪等地浅表,而鹤壁集又正处在这些自然村之间。富足的陶瓷原料,便利的开采条件,保障了众多古瓷窑生产所需的瓷土资源。”张长安说。

此外,鹤壁集周围岗峦分布,树木茂盛,地下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为烧瓷提供了充足的燃料。1963年,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队的首次发掘中,便发现了成堆的烧窑燃料——煤块,表明地下煤炭很早就被开发利用。

在古代用煤炭烧制瓷器可谓好处多多。首先,解决了烧制过程中所需的大量燃料;其次,解决了用柴做燃料燃点低、成本高的难题,煤炭不仅燃点高,而且燃烧时间持久,胚胎在窑中可长久保持高温,便于窑工操控,使得制瓷技术逐步走向成熟。

除了陶土、煤炭外,釉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安阳县志·山川》云:“龙山迤西,面南为宝山,邺乘宝山在龙山西南十余里,山产白石,陶人去取以为器……”这里的宝山位于鹤壁集北6公里的安阳县善应地,盛产钙长石釉料。

“在鹤壁集,羑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境内,不但为陶瓷生产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水源,也提供了便利的水路交通;洹水注入漳水形成向北商贸通道;汤水开辟向东的交通之路;鹤壁集窑以南为平原,贸易往来更为便利;鹤壁集以西自古以来就有通向山西的经商之道。另外,鹤壁集距唐宋时期的相州不过数十里,为贸易往来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把鹤壁集瓷窑推向了由小到大,五百年盛烧不衰的发展道路。”张长安分析道。

可见,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和地理优势,是古代鹤壁瓷窑业兴盛发达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淇河沿岸平坦地带不能产生大规模瓷窑的原因所在。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