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南从圆明园拿走的龙袍
“请你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一段描述。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洗劫之中,这座梦幻般的艺术殿堂被毁于一旦。其中存放的数以百万计的文物艺术品遭遇洗劫,然后流散四方,不知所终。
2005年,圆明园文物管理处的刘阳主动承担起了搜索失散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重任。他用十多年的时间,搜寻着圆明园文物的下落。不过,他发现每一次有关圆明园文物的消息都会引来众人围观,讨论得喧嚣热闹;但大部分人对真实的圆明园,熟悉又陌生……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金叶
没有人梳理过流散在外的圆明园文物有多少
在某网站的演讲中,刘阳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外国人对中国历史古迹了解程度排名的前三名分别是长城、敦煌、圆明园,但对前两者的研究力度可以说是圆明园的几十倍甚至几千倍。而对于圆明园,每个国人都觉得自己对它很了解,但绝大部分人实际上一无所知。
他开通了一个个人微博,经常在上面和“粉丝”交流关于圆明园的研究心得。但他最经常做的关于圆明园的“科普”工作,却是反复纠正一个被无数人搞错的事实:“圆明园”和八国联军没有关系,劫掠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
“对圆明园的误解太大了,不仅是普通百姓,就连一些学者也搞不清基本史实。阎崇年在‘百家讲坛’就直接说八国联军抢的圆明园;高晓松在脱口秀里说《女史箴图》是圆明园的文物。可《女史箴图》是1903年入藏的大英博物馆,光绪年间它还在宫里待着,跟圆明园没有关系。这种以讹传讹太普遍了。”刘阳说。
公众对“圆明园”的“无知”,刘阳在2004年进入圆明园管理处文史科工作的时候就有所了解。当时,他主要负责圆明园史料的搜集和整理。每当有圆明园的文物被拍卖和发现时,就会有媒体追问:流散在外的“圆明园”究竟有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刘阳却无法回答。他查阅资料,发现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和机构系统梳理过关于圆明园流散在国内和海外的文物清单。
出于热爱和兴趣,刘阳自发承担了这一工作。从北京城到周边地区,再到海外,他追寻的脚步在十多年里从未停歇。他在老北京的四合院里找到了“圆明园”、在北京大学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找到了“圆明园”、在海内外诸多私人博物馆里找到了“圆明园”,更在拍卖公司的图录中一次次地找到“圆明园”。作为一个承载着历史伤痛的“标签”,“圆明园”是众多藏家追逐的对象,也是拍出“天价”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