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艺术市场暴利时代已完结

艺术市场暴利时代已完结

2016-04-01 09:14 文章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经历了高歌猛进的二十多年后,那种依靠庞大的规模、天价的纪录来赢得行业声誉或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然完结,而2015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正是在这种没有爆发式增长的调整状态中度过的。被业内普遍认可的说法是,2015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一个真正的新常态。

近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与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联合发布2015拍卖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拍卖行业经营状况分析及2016年展望》。在文物艺术品拍卖领域,蓝皮书也用数据佐证了“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新常态”这一观点。蓝皮书显示,2015 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约280亿元,较2014年同比减少约30亿元。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认为,本年度内,市场规模“量、额双减”是一个普遍特点,然而艺术消费的逐步兴起,也给处于低谷的市场增加了些许亮点。

原因:优胜劣汰+资金流向增多

正如数据显示,2015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仍然没能走出困境,大型拍卖公司的成交率都有所下降,而中小型的拍卖公司则出现了亏损甚至停拍的困境,不少业内人士更是发出“中国拍卖业遭遇最冷年”的感叹。而蓝皮书则用数据对“市场寒冬期”进行了佐证和分析。

据对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匡时、杭州西泠、北京翰海、广东崇正等10家拍卖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统计,10家公司总成交额为168.34亿元,市场规模较2014年有一定比例下降,其中,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0%,成交额下降15.38%。

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以增速放缓为特征、以集约发展为内涵的新常态,对于艺术品拍卖市场来讲亦然。历经2009-2011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于理性回归、结构调整、优胜劣汰的阶段,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重新认识行业的市场定位及其社会功能,调整经营思路和构建市场诚信。“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拍量和成交额的缩减,有些中小型企业出于谨慎甚至暂停了春、秋两季拍卖活动,这些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市场自我调节,说明市场调整的态势依然在持续。”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树英称,从近四年数据看,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基本稳定在280-350亿元之间,这或许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基本规模,“此规模也将在未来继续保持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2015年艺术市场资金出现了多向流动,而所谓的“多向流动”指的正是内地买家去海外寻求天价拍品的情况。继前两年万达买下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王中军拿下凡·高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之后,2015年,刘益谦以10.84亿人民币拿下了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的《侧卧的裸女》,引发全球艺术收藏界震动。在艺术品拍卖中刷新竞拍价的新高似乎成为中国买家的专利。“另一方面,国内一些流动性资金也开始转向股市、黄金以及其他一些新兴产业。”欧树英补充道。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