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8日下午,备受瞩目的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主题揭晓。据悉,本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继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 部支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组织,并将于2016年5月26日开幕,持续至11月27日。经文化部评审委员严格、认真地评选,最终确定了策展人梁井宇的 方案——他将携手当代中国若干组优秀的建筑、设计和艺术团队,共同构建主题为“平民设计,日用即道”的中国馆,以契合今年建筑双年展总策展人,普里兹克奖 获得者建筑师亚力杭德罗•阿拉维纳提出的“来自前线的报道”( Reporting From the Front)这一主题。
本次新闻发布会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国际二部总监刘振林主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阎东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从2006年至今,中国馆 正式参加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每一届双年展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定位,它所呈现的不仅是中国馆策展人根据双年展总主题做出的思考和回 应,更是过去十年中国社会现象和文化焦点、议题在建筑方面的真实写照。“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建筑师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等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思 考。而这些思考和实践,也正在以丰富的态势塑造着中国的人文与社会景观,并最终在国际平台上与世界对话,呈现真实而生动的中国面貌。”
文化部外联局西欧处处长尚继媛女士亦表示,威 尼斯双年展是全球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艺术盛事之一,它享有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和“双年展之母”的美誉。目前中国馆总展陈面积达1000余平方 米,是除意大利馆之外面积最大的国家馆,它已成为充分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开辟中国艺术家与国际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和文化窗口。“平 民设计、日用即道”内容涵盖“衣”、“食”、“住”三个部分,通过找回被遗忘的现代主义建筑理想,更好地呼应了本届建筑双年展“来自前线的报告”的总主 题。
让设计回到多数人,即平民百姓当中——这是中国建筑不能忽视的前线
如何从“来自前线的报告”这一总主题的角度理解“平民设计,日用即道”?策展人梁井宇解释道:“中国建筑的前线究竟在哪里?摆脱贫困和改善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是大家认同的方向。”可是摆脱贫困常常被简单化理解为“发展经济”──人们有钱了,就可以盖新房、改善居住条件──为了经济发展,我们似乎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结果是我们失去了传统与环境,甚至连发展本身也变得不可持续。令人悲哀的是,假使我们不曾放下传统,并守护好我们的环境,今天传统与环境本身就是我们“发展经济”最富足的资本。
“举个常见例子,许多农村地区都曾拥有极好的自然及传统建筑景观。相邻几个村子本来条件都差不多。其中某个村早些年发展快,经济条件改善后将村子里的建筑翻新,传统建筑风貌却一去不返,土壤肥力被化学农业破坏,或者空气水源被乡镇工矿企业污染。而另一个贫困村,经济发展缓慢,大多数村民并无财力翻修房屋,传统建筑村落、自然景观都被意外保留下来了。结果这个经济发展慢的村子因为拥有资源,反而更有可能因其条件适合传统有机农业、手工艺复兴,及适度与城市互动消费和观光,形成也许缓慢,但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由此看来,真正的前线不在显而易见的地方。真正被低估、被忽视的前线是抢救我们民族的传统、家国的环境。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展览中的“平民设计”不只是字面上的“平民与设计”,或“为平民的设计”,或设计里的“平民意识”。平民设计的前线在于还平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如何保护平民生活中间的传统文化(比如传统建筑与建造技艺),重建传统审美观、价值观,复兴手工艺等等都是平民设计的重要部分。只有从这些地方下手,我们才不会视而不见自身所拥有的真正财富,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躬身学习祖祖辈辈残留在平民百姓当中的智慧,重建我们的传统。让设计回到多数人──平民百姓当中。这是中国建筑不能忽视的前线。因为只有传统,才能成为现代化发展可持续的坚实基础。只有平民设计,建筑才能找回被遗忘的现代主义理想。简而言之,平民设计是指设计师放弃私我的形象标签及设计态度,以专业技能实现的高质量设计。在当下的中国,这更具体地包括如下特征:
一、本土:积极采用本地的材料、工艺和劳动力,守望传统;
二、节约:造价控制在平民可负担的水平;
三、责任:以一个建筑项目问题暂时性解决,不造成更多的问题出现,而能昭示对更普遍而深远的城乡居住问题、环境问题的参考与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