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的股票上“大腕云集”)
在早已实现股票交易无纸化的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新中国第一批上市集中交易的股票是何许模样?“深市老五股”今安在?
你想看看百年前的股票真容么?要知道,从清朝、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一张张纸质股票背后,是风起云涌的历史更迭,是民众生活的世态百相,更是一幅我国百年经济生活变迁的巨幅画卷。当收藏遇上股票,一扇一窥过往风云变幻的新门开启。
今年7月,深圳首个股票收藏博物馆即将开展,一批甚少露面的珍贵纸质股票将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本报记者提前探营,专访深圳市股票收藏协会创办人、会长陆剑洪,共同探寻股票收藏文化背后的历史脉络、传承与感悟。
股市亲历者恋上纸质股票的“有意思”
陆剑洪,1965年生于清远,现任职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规划处。“我也是深圳第一批股民,1991年我拿着老家几百张身份证买股票,挣了几十万元,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说起当年炒股的火红岁月,陆剑洪记忆犹新。
陆剑洪用他的“第一桶金”在老家盖房子,在深圳继续过日子。没想到五年后和股票的再一次“偶遇”,改变了他的生活。1996年6月,陆剑洪和朋友在深圳八卦岭金拓邮票市场意外发现了一张“深发展”的优先股,作为那段历史的亲历者,他顿时“眼前一亮”,“就是有意思”,立刻花了160元买下。“深发展”是新中国最早发行的几只股票之一,与“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合称“深市老五股”。1992年,深交所开始实行股票无纸化交易,实物股票退出使用。交易所此前发行的上市实物股票,成为绝版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