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辨别铜器和书画真伪,大部分收入用于收藏青铜器
1930年,山西有位大收藏家逝世,这位收藏家平生收集的古铜器不计其数,他的后人整理出了一些珍贵的文物和青铜器,其价值大概在万元左右,准备对外出售。容庚听说这一消息后,唯恐慢人一步,就立刻赶到陕西,将五千元定金交到卖主手里,然后将这批青铜器运回北京。由于当时的容庚一点积蓄也没有,只好在途中卖掉了几件文物,还清了山西卖家的欠款。虽然舍弃了几件青铜器,容庚还是成为当时最大的青铜器收藏家。
容庚虽然喜欢收藏,但他没有很多的资金支持,所以他的生活非常节俭。他虽在大学做教授,但当时的工资不是很高,他每月会拿出一半的工资交给妻子做生活之用,剩下的就全部用来购买书籍,收藏铜器和字画等。即使如此,容庚还是能够经常买到好的文物的,这就要归功于他的鉴别能力了。容庚非常擅长辨别铜器和字画的真伪,别人把真品看成是赝品的,他就用低价买来,然后再以高价卖出,所得的资金又能购买更为珍贵的古董,所以,他在这一方面可谓是“生财有大道”。
错失越王剑,巧用师旂鼎置换失而复得
但即使是容庚这样的古文字学家、文物鉴赏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1931年秋,容庚在一家古玩店驻足观赏,他突然发现了一柄古剑,便购买了下来。等他拿回家仔细研究以后,发现这把剑的剑脊含铜量较多,韧性好,不易折断;刃部含锡高,硬度强,虽历经2000多年,依然能毫不费力地切割物品,可见其性能优异,锻造技术十分高明。
之后他有发现这把剑上有用铭文铸刻的“王戊”二字,根据容庚的知识和经验,这“王戊”二字应该是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卿王戊”。这种剑在秦朝时期相当普遍,所以并未对它特别在意。后来,容庚便把这把剑卖给了另一位铜器收藏家于省吾。
又过了一段时间,容庚在翻阅文物资料的时候,发现一种叫“戊王矛”的青铜器,他突然想起了早前的那把剑,原来上面的“王戊”二字应该是 “戊王”这样倒过来念的,而“戊王”就是指越王勾践,所以那把剑就是“越王剑”。知道这个真相后,容庚后悔不已,可惜一把名剑落入于省吾之手。
后来又发现一个新的契机,容庚偶然得到了师旂鼎,而此鼎的收藏价值同样十分巨大。于省吾听闻后,对此鼎非常感兴趣,希望容庚可以割爱转让,甚至出口说无论多少钱他都要。这时,容庚想起了那把错失的越王剑,便向于省吾提出了交换条件,那就是以师旂鼎来换越王剑。这让于省吾很是为难,作为一个收藏家,最看重的就是手里的宝贝,要让他舍掉其中一件实在太为难了,但是师旂鼎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经过再三考虑,他终于答应将越王剑作为交换。得到越王剑的容庚欣喜若狂,他彻夜研究,并在《鸟书考》专门提及了此剑,正式将此剑命名为“越王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