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中的许海涛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刘满元
21日上午,在中国近代史开篇地——虎门,正在建设中的鸦片战争陈列展的布展大楼内,许海涛攀爬在高高的升降机上,为他那幅巨幅油画《虎门之 战》进行精雕细琢。他从事博物馆、纪念馆场馆内巨幅油画绘画近20年,先后为包括国家博物馆在内数十家博物馆、纪念馆创作绘制了近百幅巨幅油画作品,被人 们誉为“红色画家”。“不敢对自己的作品有过高的评价,只希望它们在今后展出的日子里,可以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一些震撼和一些记忆。”
满头大汗升降机上作画
21日上午,东莞艳阳高照,室外温度高达35摄氏度。虎门鸦片战争陈列展的布展大楼内,机械和工人施工时发出的嘈杂声此起彼伏,工地上一派繁忙的景象。
穿过多道“暗门”,记者在一间几乎封闭的、正在交叉施工的展室内,见到了画家许海涛。他正站在一台已升至约4米高的升降机内,右手握着画笔,对 着墙壁上巨型油画中的人物,时而轻点、时而重涂,专心致志进行“雕琢”。画布上的人物,跟随着他画笔的移动,呈现出越发精致的神情。
在对巨型油画中的一组人物“雕琢”之后,他放下手中的画笔,从升降机内爬下,绕了一个大弯,跑向油画对面的看台,朝自己刚刚“雕琢”过的人物进行细细的观察,寻找不足。
之后,他又从看台上跑下,继续爬上升降机。从升降机内爬上爬下、看台前跑前跑后、反反复复在画布上轻点、重涂,许海涛已满头大汗。
察觉到记者的到来,他给了记者一个歉意的眼神,希望记者多等待一会,让他把油画中的几位需要“雕琢”的人物画完。
爬上脚手架作画曾吓得腿软
许海涛第一次参与创作大型场景画,是在东莞虎门海战博物馆。
“当时,虎门海战博物馆聘请夏书绅老师,帮忙创作一幅《虎门海战》的半景画。”由于这幅半景画高12米多,宽50多米,夏书绅老师决定招聘几位年轻的画家做助手。由于之前许海涛与夏书绅有过接触,因为“认真且专注于细节”,他也成为夏书绅的助手。
《虎门海战》的半景画有12米高,为了创作这幅大型的画作。当时他们不得不事先请工人,用竹竿在展室内搭建高高的脚手架。而后,夏书绅领着包括他在内的助手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开始创作。花了近3个月,他们才完成这幅巨作。
“脚手架很高,第一次爬上去创作时,我的手脚都发软了且不停地打战。”许海涛回忆说,当时夏书绅给予他很多鼓励,他也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这为他日后自己独立创作巨型半景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作近百幅大型画作
之后,许海涛开始独自接单自行完成创作。凭借精湛的技艺,他在行业中开始小有名气。
“我主要为博物馆、纪念馆绘制巨型油画,且多为‘红色’题材或者历史题材。”许海涛说,因为创作了较多的红色题材的作品,他被很多业界人士称为“博物馆画家”或者“红色画家”。但对此称号,许海涛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我的画大部分都陈列在博物馆和纪念馆,不是因为我画得多么好,而是因为我碰巧结识了一大批这类场馆的建设者,包括设计师、普通工人甚至保洁阿姨。”如今,回想起自己在国家博物馆、陕西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在内的数十家博物馆创作的一幅幅作品,他有时会感到很自豪。
许海涛拿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一幅代表作——《宜瓦战役半景画》。该作品是他专门为陕西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创作的,画高17米、宽达56 米,是他独自创作完成最大的作品之一。这幅画整整创作了2年时间,场面宏大,人物栩栩如生。许海涛介绍说,这幅半景画有大大小小近千个人物,神态动作各 异,当时十分考验他和同事们的功底。
有了代表作后,许海涛的订单源源不断。从邓小平百色起义纪念馆、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到后来的国家博物馆、山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再到陕西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等,至今,他先后为数十家国内博物馆、纪念馆创作绘制了近百幅场景画、半景画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