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纹瓷碗
我的老家在福建建阳,那里因一种名为建盏的瓷器闻名天下。盏者,小杯也,说白了就是日常使用的茶具。
我爷爷是个一辈子埋头做建盏的老瓷匠,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昏暗的火窑、满是老茧的双手、猛烈的窑火,还有茶盏出窑时的那种炫烂之色,始终沉淀成 为我内心深处最深刻的记忆。很难想象,那么普通的陶土,会绽放出那么炫烂迷人的色彩,成就一种动人心魄的独特之美。爷爷曾说:“盏和人一样,不经过烈火锤 炼,不能成器,不在世事之中颠簸,就不会褪去烟火味,也就不能成就落落大方之美。”
这,或许就是建盏的独特魅力吧。
松风鸣雷兔毫霜
中国有句成语叫“推杯换盏”,酒和茶是中国人日常最重要的处世之物,也成就了特有的文化艺术。茶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之一,更多的情况下,它不仅仅是桌上那一杯青翠或金黄的饮品,而是中国人精神的源地,折射出一个大大的世界。
中国人饮茶、赏茶的历史很早,尤其是宋代,斗茶之风盛行,不仅全面对茶种、茶品、茶礼做了一系列的建章立制,更对茶盏做了细致的分类和鉴定。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宋廷重臣蔡襄总结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撰写了一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书中载:“茶色白,宜黑 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茶录》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问世后,斗茶文化 推波助澜地在朝野传播,建盏中的优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文坛巨匠畅怀讴歌的极品,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生产底足 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
尤其是建窑的兔毫纹瓷碗,颇受饮茶者的喜爱,用兔毫盏沏茶,兔毫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历代都有人对此进行论述。宋徽宗赵佶说: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中云:“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杨万里也有“鹰爪 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之说,对兔毫斑建盏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宋人大雅,那是一个现代文人多有羡嫉的时代,昔时雅士与友人品茶论道、琴酒诗歌,多得自在。穿过历史的云烟,小小的一具茶盏,凝结着厚重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品味起来,别有一番世界。
这是建盏的精神内核。
活眼砚凹宜黑色
公元1178年,陆游被朝廷贬到武夷任武夷冲佑观主持时,时常用建盏斗茶,以文会友。他对建盏赞誉有加。他在《闲中》一诗中赞道:“活眼砚凹宜黑色,长毫瓯小聚香茗。”
写的是饮茶之乐,也包含着对建盏的美学评价标准。收藏建盏,有它的学问。
首先说盏形。建盏多是口大底小,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其中的束口碗,碗腹较深,器型整体饱满,手感厚重,为最具代表性的建盏品种。
其次说釉色。乌金釉盏、兔毫盏、油滴盏外、鹧鸪斑盏以及极其难得的曜变斑盏,是建盏釉色的代表。
乌金釉盏是建窑早期的产品,釉面乌黑如漆,有的黑中泛青,“色黑而莹润,上乘者亮可照人”,早期建盏多属于此类。鹧鸪斑盏,因有和鹧鸪鸟胸前的羽毛相似的斑纹而得名,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烧制出。
曜变斑盏,内外壁黑釉上散布浓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点,光照之下,会折射出晕状光斑,似真似幻。这种变化非窑工人力可为,因此,其成品极为罕见。说到曜变建盏,不得不提一枚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的曜变盏,炫烂多姿,堪称盏中极品,成为日本的“国宝”。
建盏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年,盛于北宋中期,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因警戒宋朝奢靡之风而取消了团饼的进贡最终衰落。随着现代制瓷业的兴起,建盏在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参差不齐的大量新仿作品给建盏的收藏带来的一定的难度。
收藏建盏,一个总体的原则是尽量收集宋代老盏,而鉴定老盏和新盏,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釉面和陶土。仿古建盏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者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 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第二,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第三,仿品大多不 见冰裂纹,也有人为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产生的冰裂纹,但裂纹较粗。第四,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
而我的收藏之道,往往并不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和技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固有魅力,往往一枚宋代老盏即便你对其所知甚少,只需静心屏气就能发现它与众不同。这是时代的美、岁月的美,就如人一样,历经沧桑身上有故事的人,你能一眼看得出来。
细参方寸其中味
我对建盏的美,情有独钟。
建盏其貌不扬,器型小,斑小,色彩少,不艳丽。很难引人注目。但是,自然界中形与色难显现的物其品质必有特点。建盏的品质只能通过质感告诉人们,它就像一幅中国名画,简素,展现的是意境和神韵。
以曜变斑为例,这种窑变层次最多,落差最大,在碗外几乎没有,在碗内分布也没有规律,斑纹在很小的范围内就存在消失的危机,连变灰的机会都没 有,给人“一步之遥,就是深渊”的警示,可谓是“玄之又玄”。曜变斑在普通光线下,没有多少惊人之处,像没有生命迹象的荒野上的一些枯草,但日光之下,却 叠叠闪华,隐藏着万斗星河。深藏着真身,深藏着釉色的美,建盏斑纹的特点就是“隐”,它的品质与美的本质都与“隐”密切相关。
而黑釉本身,也有韵味,表面漆黑似乎空无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无。它那深邃莫测的空间,蕴藏着滋生“万物”的基质,它可以变幻出曜斑,鹧斑,褐 斑等不同层次形形色色的斑纹,又可以轻易地将它们吞噬。越深层次的斑纹,变化越剧烈,形与色越收敛越隐,而蕴藏的“活力”越遒劲,越趋近“无一物中无尽 藏”的境界。
我爷爷一生沉浸在制盏之中,儿时他就告诉过我,一枚建盏在手,细细品味,往往能看到生命变幻,看到斗转星移,看到一个世界的内在本质。“做人要 和做盏一样,低调、沉稳、内敛,有着自己的生活准则和追求,那样才能独特而圆满。”爷爷去世很多年了,家乡的那个古老的瓷窑如今也停了窑火,但爷爷的这句 话,我一直记得。
一枚老盏在手,于其上能看到历史云烟、斗转星移,能感悟到人生甘苦,能铭记一个句话、一个人,我想,这才是收藏的最终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