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劳森伯格展览的台前幕后(组图)

劳森伯格展览的台前幕后(组图)

2016-08-02 09:22 文章来源:《scope艺术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劳森伯格寄给其纽约拉菲逸街381号工作室员工的明信片,1982年6月18日由中国寄出 (1)

劳森伯格寄给其纽约拉菲逸街381号工作室员工的明信片,1982年6月18日由中国寄出 (1)

1985年11月18日,“劳生柏作品国际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那时,劳森伯格还被翻译成劳生柏,在一些当年的亲历者口中,他们也习惯性地称这位中国现代艺术的指路人为劳生柏。展览画册封面是一只红色的乌龟,龟背上清晰地写着“ROCI”。1981至1991年间,“劳森伯格海外文化交流组织”(简称“ROCI”)成为这位艺术家的首要着眼点,这亦反映出其对人权和艺术表达自由的长期努力。劳森伯格为ROCI项目筹款,并周游十国,探索不同文化以及当地的艺术创作实践。在其游历的不同地区,劳森伯格都要举办一场个人作品展,旨在引起对话,并通过创作过程获取彼此的理解。从手头的作品开始,劳森伯格会向每个国家的博物馆或艺术家团体捐赠一件作品,在巡回展览的过程中不断以新作品代替。ROCI确凿无疑地表达了劳森伯格的信仰——他坚信艺术与协作的力量,坚信这种力量能够在国际范围内引发社会的改变。劳森伯格写于1984年10月22日的中国展览意向书中明确表示:“这个画展特别想和不常透过艺术交换想法的国家分享这种经验。我在当地作的或受当代影响的创作,将要继续巡回展览,包括录像、照片、录音、素描、版画以及画册都继续到下面的国家展出。开幕展示有催化剂的功用,渐渐由新的创作来取代旧的,可使这国际性的展览和合作延续下去。”

用艺术的力量影响世界,这是艺术家最本真的想法。1985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迎来了巨大的思想冲击,“85美术新潮”也以前所未有的声浪席卷美术界,新的概念、新的图示、新的材料开始在美术刊物上出现,在那些偏色的刊物上,中国艺术家如饥似渴地阅读外来文化的新鲜感,每遇到外国作品到北京做展览,都掀起排队买票的热潮。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